行宮要停建。我們準備回京。”
李慢侯問道“是議和成了?”
趙楷這一年多一直留在南京,不管宗澤怎么催促就是不回開封。但也沒閑著,李綱當政雷厲風行,三道防線都有所安排。分別與沿江、沿淮、沿河設安撫使、馬步軍都總管,派文臣鎮守,武官為副職。沿江帥府設在江寧府、沿淮帥府就在揚州,而沿河帥府則設在徐州,另外還有康王趙構留守開封,節制河北兵馬,總計四道防線,南京宋城安如泰山。
由于李綱在沒有任何掣肘的狀態下,執政了一年多,三道縱深防線都得到加固,沒有引起太大的混亂,李成、丁進這種流寇,很快就被擊退。
但皇帝趙楷卻一邊用李綱主持防守大局,一面繼續跟金國談判,希望能夠和談成功。
李慢侯當然是支持和談的,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強行開戰損失只會更大。宋朝現在急需要休養生息,李綱加固防線的措施,雖然穩定了局勢,可是江南的賦稅也大幅度提高,各地都有些不穩。
趙輕卿道“議和基本定了。金國甚至愿意放回二圣。”
金國竟然愿意放回徽欽二宗?這說明確實有誠意,比歷史上的和談更有誠意。但歷史上的和談,是在韓世忠、岳飛、吳階等人軍事勝利的基礎上談成的,現在金國愿意和談,也不是沒有可能,恐怕付出的代價會更大。
“金國有什么條件?”
李慢侯問道。
趙輕卿嘆道“河北之地。還有金銀玉帛罷了。”
割地賠款,數額李慢侯都懶得問,肯定是一個天文數字,知道了更心塞。
他也嘆道“能和比什么都好。你們什么時候回京?是回南京還是東京?我聽說杜充掘了黃河!”
其實不是聽說,而是史書上說的。
趙輕卿道“自然是回南京,東京如今凋敝。靖康二年金兵圍城,發遍京城外墳壟,取棺材做馬槽,臭聞百里,城內大疫,死者近半。更有饑荒,街頭但有坐病之人,俄頃被人剝皮,雜豬牛馬肉賣之。”
回憶起汴京之圍的慘狀,兩個公主心有戚戚,而那時候她們因為聽從李慢侯的建議,正躲在江南潯溪別院賞雪。
趙輕卿接著道“杜充掘河我早就知道了,九月三日掘李固渡,如今開封以北直到河,一片澤國。金國能議和,也跟掘河有關。黃河決口,金軍不能南下東京,是以金軍大帥才允和的!”
李慢侯突然意識到哪里不對勁了“你是說和談是跟金軍統帥談的?”
趙輕卿道“歷來不都如此。金都北去萬里,往來不便。金軍統帥粘罕可以便宜行事。”
李慢侯后脊梁發寒,問道“如果這是計謀呢?”
他知道歷史上的粘罕,是堅定的主戰派,主和派是撻懶(完顏昌),此人跟秦檜一樣,是金國的主和派,不同的是他被金國人殺了,罪名就是賣國,而秦檜成為宰相。
粘罕為統帥,就因為過不了黃河,進攻不了東京開封府,然后就同意和談了?
當然有緩兵之計的成分,金軍幾年來,年年南下,年年能榨取幾千萬兩金銀,比他們國庫收入豐厚多了,如果李綱愿意給個幾千萬兩銀子花錢消災,那也未必不能和談。
李慢侯不想知道賠多少錢也得問了“粘罕要多少金銀玉帛?”
趙輕卿道“依遼國舊例。”
李慢侯驚道“這怎么可能?”
北宋給遼國每年的歲幣是銀十萬兩,絹十萬匹,金國人能滿足?
趙輕卿道“怎么不可能。金國還要大宋稱臣呢!”
稱臣?
李慢侯問道“皇帝同意了?”
趙嬛嬛這次回答“稱臣雖然恥辱一些,可為了天下,皇兄已經允諾。只有李綱不允,與朝臣誓言死諫。”
李慢侯眉頭更皺了,這根本不是稱臣不稱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