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關鍵時候甚至需要他們下馬步戰。他們這樣的樣樣精通又樣樣稀松的打法,效果還不錯,尤其是在剿匪中,起到了巨大作用,騎兵能擴編到兩千多人,就是他們能夠用各種方式圍堵住逃竄的流寇。
為了最快形成戰斗力,李慢侯軍隊訓練的強度一直很高,每天都練。九天是一個周期,三天是一個小周期。兩天輕訓,做一些步伐訓練,劈砍訓練,三天搞一次兩兩對抗,不是兩人,而是以都為單位,兩個百人隊互相排列陣型實戰對抗。又三天會進行一次多兵種對抗,騎兵跟步兵對抗。再三天,則是一次混編大對抗。第十天,會放一天假。
第十天的大假,是不允許出營的,目的不是為了讓士兵們游玩,純粹是休息身體,高強度的訓練,對身體的消耗是很大的,尤其是實戰,哪怕使用的是木刀、木槍,依然經常會出現受傷的情況,甚至出現了傷殘,可李慢侯認為這是有價值的,依然堅持這么訓練。
真正的放假,是按照編號,每天會有八分之一的士兵輪休,除了大對抗那天,每天都有士兵放假,可每天軍隊的編制都是完好的,即便有突發事件,也不會影響戰斗力。為此李慢侯給每個士兵都遍了編號,根據編號排列固定的休息日。
訓練嚴格,裝備精良,兵將一心,理論上講,這只軍隊已經具備足夠強的戰斗力了。
可李慢侯還是有些心虛,如果是打土匪,他現在已經沒有任何擔憂,可面對即將到來的金軍,他心里還是有些打鼓,因為他嚴重缺乏跟正規軍交手的經驗,哪怕是疲弱的宋軍,他都沒打過,卻立刻要跟強悍的金軍交戰,如同讓一個小學生突然去參加高考一樣,這小學生也許是個天才,但真的不合適去,因為沒到他該去的時候。
李慢侯能做的,就是不斷從城里的河北軍隊中采訪經驗,不單單是西軍,也有一些在河北跟金軍打過游擊的州縣部隊,他都很樂意聽取他們的經驗,并在之后的訓練中,盡量模仿金軍的戰斗方式,讓士兵們能在對抗練習中,習慣這些對手。
可是實戰經驗,是不可能從訓練中獲得的,那種戰場上對稍縱即逝的戰機的把握,一定是通過一次次驚險的廝殺后,才能得到的,沒有任何取巧之處。有時候李慢侯真的很想挖一下西軍的墻角,就好像當初從杭州挖來一批西軍老兵當軍官,直接將他們的經驗復制過來。
可惜他發現,王淵等人把軍隊看的很嚴,真動手挖他們的手下,肯定是能挖過來的,但弄不好會跟他們火并。王淵可是說過,當多大的官不重要,帶多少人才重要。普通河北兵王淵倒是不在乎,可那些、潰兵,李慢侯又不想要,他缺的不是人,而是經驗,需要那些跟金軍打過仗的精銳,尤其缺乏帶兵跟金軍打過仗的軍官,但這些人,在王淵等人手里,也都是寶貝疙瘩,一個都不能少。
因此王淵他們可以接受李慢侯悄悄把他們士兵手里的家伙買走,卻不能接受把他們的人挖走,李慢侯能做的,只能是不斷向這些人請教,甚至讓他們幫忙訓練,卻無法留下他們。
很遺憾,卻無能為力。
北方的局面繼續惡化,土匪橫行已經不能算壞消息,金軍南下的消息才是真的壞消息。尤其是一座座城池被屠的消息,終于開始在民間傳播。同時開始出現大量州縣投降的狀況,先后在大名府、濮州、濮陽、德州等地遭遇頑強抵抗,金軍進行了大規模屠殺之后,終于在濟南府這座大城,迎來了濟南知府劉豫的投降,兵不血刃的解決了濟南這座大城后,金軍可以放心大膽南下了,而南邊的東平府,雖然沒有不戰而降,可是武將孔彥舟直接帶著軍隊跑了,文官權邦彥認為自己手里無兵,緊接著也棄城而逃,金軍接受了東平府。
濟南、東平沒有耽誤金軍任何時間,讓他們在消息都來不及外傳的情況下,就出人意料的開進了襲慶府。
這大概就是趙構為什么突然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