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沒有。
這次放心讓姚端跟李四一起去追擊,李慢侯則帶著一批人登上城樓,確定里面一個金兵都沒有了。
趴在城樓上往外看去,可以看到激戰(zhàn)發(fā)生在城外護城河的吊橋上。雙方正在爭奪這里,許多金兵已經落水。卻依然奮不顧身努力朝對岸游去,這是他們的后路,可以不占領城門,打不能被堵在里邊,所以當發(fā)現城外宋軍有進攻吊橋的意圖,金兵不惜放棄城門。
林永突然后撤了,李慢侯知道這家伙要耍詐了。眼光所及之處,只有不到一千騎兵,排成一個弧形,沖著吊橋。現在退開了至少一箭地的距離。
金軍士兵迅速占領了吊橋,其他人立刻上馬過河,但剛剛過去一半,林永就又壓上來,金兵催促的爭渡,林永的游騎向兩邊散開,露出一排二十匹并行的鐵騎,真正的鐵騎,西軍重騎!
從城樓上能聽出金兵的驚叫聲,幾百個游騎擠在吊橋這種狹小的空間內,面對重騎兵沖擊,那就是死啊。
宋遼金夏時期,正是中國鎧甲文化的巔峰,四國先后都組建了精良的具裝騎兵,人馬全部披甲。宋軍的重騎叫做靜塞軍,趙廣義時代組建,滿員三千人,一人五馬,兵員全部來自塞北,能開的硬弓,全身披甲,剽悍異常。與遼軍交鋒,未嘗敗績,可惜人數太少,起不到決定性作用。
西夏人的鐵鷂子同樣是重甲騎兵,而且比宋軍更早,鐵鷂子數量也是三千人。在跟宋軍作戰(zhàn)吃虧之后,遼國也組建了他們的重甲騎兵,名叫鐵林軍,馬甲是西夏進貢,而且還裝備了宋軍的強弩。金國最晚,稱之為鐵浮屠,卻比三個前輩都更出名,因為兵力更多,超過一萬。
金軍中鐵浮屠是主力,這些金兵自然知道重騎的威力,此時突然看到宋兵竟然有重騎,而且向他們沖了過來,他們此時終于后悔太過輕敵了。這不能怪他們,要怪就怪宋軍太弱。之前他們已經連續(xù)攻陷了四五個州縣,全都沒有遇到抵抗。昨日攻下的天長軍是一座空城,前天攻陷的泗州同樣是一座空城。今天他們五百人來探路,看到揚州這座據說有很多財寶和女人的城市混亂不堪,他們在遠方親眼看到大量軍隊逃跑,這才回身占了城門。如果不是因為這座城太大,他們還沒有探清城里的情況,早就開搶了。
誰知道突然冒出這股宋軍,心想應該是城北四里外那座山城里的士兵,他們有些懊悔過于大意,沒有探清那座山城的情況,就貿然進了揚州。但宋軍的城池之間,一項都不會互相救援,這是已經驗證過的鐵律,那座山城的宋兵是吃錯了藥了嗎,怎么不按規(guī)矩辦?
帶著這些疑惑,金兵軍官拼命呼喊前隊加快速度,在橋上被鐵浮屠沖了,死不瞑目啊!
此時姚端和李四帶領的軍隊都登上了甕城,開始向城外金軍射擊,這些不批甲的金軍,雖然保證了快速機動,但防護力卻弱了,神臂弩居高臨下射擊,完全壓制了他們的騎弓。
前邊是沖擊的鐵浮屠,后邊是攢射的神臂弩,金軍的斗志幾乎崩潰。后隊開始等不及前隊,紛紛躍入河水中,如今已經是十二月,農歷十二月的天氣,讓馬兒出氣都帶著白霧。
哪怕揚州靠著長江比較暖和,河面上都飄著一層薄薄的浮冰,這些金兵也是慌不擇路了。可惜如此爭渡,終于在鐵浮屠沖到橋前,全部過了河,他們也確實足夠優(yōu)秀,迅速上馬擺開松散隊形,應付鐵浮屠的沖殺。
可惜鐵浮屠只是佯攻,慢慢沖到距離橋頭不遠處,就拉住了韁繩,開始后撤,金軍輕騎也不敢追,射了幾箭完全沒用,箭頭插在幾個士兵和戰(zhàn)馬身上,完全不影響他們行動,從容退到一箭地之外。
而金軍此時已經騎虎難下,撇開死的,四百多金兵,分散排列在護城河前兩公里的寬度內,后面是河,前面則是圍著他們的宋軍,宋軍雖然大多也是輕騎,但是人人披甲,這讓他們心涼了半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