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防火防盜。所有城門緊閉,城墻、城樓上出現了士兵。
街道上已經干凈了,因亂兵而死的百姓尸體被拖到城外漏澤園掩埋,這種漏澤園是蔡京設立的專門用于收臟無家可歸者的公共墳地。流放途中死去的蔡京,也被收埋在漏澤園中,算是這個奸臣為自己攢的福報。
軍營中,馬兵們都在吃慶功酒,步兵則沒有這個待遇,都在值守。李慢侯的理由是,這次戰功都是馬兵獲得,所以步兵沒有資格吃這個酒。不是舍不得,激將法而已。驕兵悍將,得培養出不服輸的勁頭。另外就是,金兵南下的危機并沒有解除,他們隨時都可能打過來。此時更應該打起精神來,哪怕李慢侯的警戒線撒的很遠,可依然難保萬無一失。
馬兵都去吃肉喝酒了,此時的城防自然大大的削弱,可他們戰斗了一天,其實已經沒有戰斗力了,精神卻極其亢奮,不讓他們宣泄一下,也是要出問題的。
最后一個原因則是,城里的兵力此時大大加強,防守壓力答大大的緩解了。
李慢侯在這座雙城的最高點平山堂中,跟幾個官員飲宴,為首的當然是黃潛善。酒宴也是這些文官操辦的,名義是給李慢侯慶功,他們沒想到李慢侯竟然能全殲來犯之敵,他們這群河北官員,大多都跟金兵接觸過,接觸的主要是小股部隊,可即便小股部隊,也十分的難纏,殲滅在他們看來幾乎是不可能的,哪怕只有幾百個金兵,他們往往也選擇死守待援,決不允許出城邀戰。看似膽小,實則是吃虧吃太多的原因,追他們,追不上,追上了,可能中伏,在各種小伎倆上,這些文官真玩不過打老了仗的金兵。
盡管是為李慢侯慶功,可李慢侯發現,很快就有人搶了他的風頭。揚州州尉晏孝廣口若懸河的描述著戰場的兇險,以及當時的危局。他口才很好,文官們聽得如癡如醉,尤其是當聽到晏孝廣不惜毀家紓難,賣女救城的情節,紛紛叫好,連贊他的忠義。
李慢侯則俯視著整個揚州城,他看到了很多漏洞,很多僥幸。有些奇怪,金兵為什么要搶占東門?在李慢侯看來,那就是一處死地。保障湖(瘦西湖)從西北到西南,覆蓋了整個西郊,西北角還跟北護城河貫通,只有南方有一個缺口,寬度大概兩千步。南門的東側,是一條從南自北而來的運河,西側正對這處缺口,如果他們占了南門,堵住他們其實很難。
可他們偏偏選擇了東門,這處兩道城河包裹的地方,目的是什么呢?目光往西北角收縮過來,正是他修復的唐子城,也許金兵的目的,其實是為了防備子城的兵馬救援揚州城吧,他們當時擔心的不是城內,所以以為瘦西湖加護城河兩道防線,其實是在保護他們的。只可惜他們卻沒想到,宋軍竟然也有能力出動幾千騎兵包抄他們的后路,也許沒想到的不是宋軍的能力,而是宋軍的膽量。
也就是說,金軍的做法是合理的,只是錯估了形勢!
又看遍了四面城門,城門緊閉,戰斗結束之后,李慢侯就下令關閉了四門。城門關的很及時,因為不久之后,就有一千金軍騎兵從附近經過。他們人多馬更多,每匹馬上都裝滿了鼓鼓囊囊的財物,甚至還有馱著女人的。竟然都是從南邊過來的,李慢侯審過俘虜后知道,他們南下的目的是抓康王,結果到了揚州發現揚州人都往難逃,很容易問出康王剛剛逃走,于是分兵兩路,一路繼續南下,一路負責盯著揚州。結果這只本來只是被派來戒備的部隊,不但沒把擋住揚州可能南下救兵的任務當回事,反而大膽的直接奪了一座城門,希望立下奪城第一功。結果最后功勞沒撈著,把自己還給搭進去了。
每座城樓都有人駐防,駐防的兵是揚州的鄉兵,沒有正規編制,官府早前招募編練的,這樣的部隊,目前沿江、沿淮各個州縣都有。可惜大多沒什么用,既打不過潰兵,也打不過流寇,就像鎮江的鄉兵,兩次不戰而潰,兩次導致鎮江失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