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騎兵登城,不是讓他們像步兵那樣守城,只是讓他們在兩翼掩護,跟契丹人對射,換下那些步兵弩兵,目的是為了節省他精銳步兵的寶貴體力。
李慢侯兩百個都的士兵,每個登城點附近,布置三個都,一戰兩備,這樣他可以做到七班倒。他的士兵披甲戰斗半個時辰就是極限,七班倒可以持續戰斗四個小時,到時候足夠第一批士兵歇夠了。
金軍可以累日不決的戰斗,他用合適的輪換,也可以做到。
“提轄。讓某上去試試!”
林永躍躍欲試。
“你一邊歇著去!”
林永要出戰,自然是要帶重甲騎兵的,這是戰略性力量,不到關鍵時候他不會動用的,金兵不也沒動他們的鐵浮屠軍嗎?
“你看看。金軍帳外那些牙兵了?”
李慢侯指著一里之外的金軍大帳說道。
林永點點頭。
“你有沒有辦法突一突他們的大帳?”
李慢侯問道。
林永頭搖的跟撥浪鼓一樣“那不是找死嗎?你當聽說書呢,動不動就突牙帳!那些牙兵可都是金賊的鐵浮屠,某雖然沒碰過,也聽過?!?
李慢侯道“你都知道不行,還說什么廢話。金賊大帥還沒動他的牙兵,我能派你去出戰?”
林永笑了起來“也對。殺雞焉用牛刀!”
鐵浮屠啊鐵浮屠,盡管只能隔著一里地看見他們,憑經驗判斷,那些人的身高大概都在一米八左右,這樣的身高,放在這個時代,真的是鶴立雞群,身材又極為魁梧,披著覆蓋全身的扎甲,如鐵塔一般,所以也叫鐵塔軍。史書中描述金兀術,總少不了這些鐵浮屠作為背景,“兀術被白袍,乘甲馬,以牙兵三千督戰,兵皆重鎧甲,號曰鐵浮圖!”
要是金兵把這些鐵浮屠派來攻城該有多好,李慢侯心想,可惜這是不可能的。鐵浮屠雖強悍,但不適合攻城。全身甲太重,能披的動的人極少,李慢侯軍中,目前能批的動全身鐵甲的人,不足十個,身披全身甲,還能酣戰整日的,一個都沒有。第一個擊敗鐵浮屠的宋朝將領,是西軍大將吳階,他在和尚原、仙人關大破金兵,因為那是山地,是西軍的主場。
既然西軍可以借助山地地利,擊敗鐵浮屠,沒有道理不能借助城墻之利,擊敗他們。
李慢侯繼續觀戰,金軍果然發起連續攻勢,但居高臨下守城的軍隊,占據了絕對優勢,掌握著攻防的節奏,一旦疲憊,守軍立刻輪換,讓輪番攻擊的金軍不斷死傷。也許知道這樣打下去沒有意義,金軍發動了十輪進攻之后,立刻終止了這種無意義的自殺行為,他們可以累日不決的戰斗,但他們絕不愿意累日不決的送死。
剛到申時(下午三點),金兵就后撤了。
李慢侯問隨軍幕僚“存遠??蓴登宄耍俊?
這是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書生,從虹縣逃到揚州的,叫王存遠,對李慢侯的筆記非常感興趣,也是李慢侯身邊最得力的助手。
“記清楚了。于城頭墜地者,凡一百有三。于中途墜地者,兩百七十四人?!?
李慢侯點點頭。這是他讓王存遠一個個記錄的數據,靠近城頭一丈以內的金兵,墜落地面一共一百零三人,李慢侯認為這些人肯定死了,十米以上,身披重甲墜落,不死也殘廢;從十米往下墜落的,就不好說生死了,有可能生,也有可能死。可惜金兵將所有尸體都搶了回去,邊戰邊搶,一方面不想同僚尸體落入敵手,另外也不愿意讓這些尸體影響他們攻城。這讓李慢侯的戰績記錄,只能靠其他方式來確定。
記錄這些戰績,并非為了請功,主要是為了進行統計,他的部隊連續戰斗了三個時辰,殲滅敵軍一百零三,打死打傷兩百七十四,在沒有比這些數字更能反映戰斗力的。
等了半個時辰,確認金兵沒有再次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