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本就是流寇集團,大頭目帶小頭目,沒什么紀律可言,時散時聚,因此大量郭仲威余黨在淮南出沒,沒有了大頭目約束后,行事更加肆無忌憚,殺戮更加隨心所欲。
李慢侯不得不加緊剿匪,很是收復了一批馬兵、水兵,擇其精壯充軍,老弱相應安置。
狠狠忙碌了一個多月,總算是熬過了最艱難的秋收,李慢侯很擔心金兵六七月就南下,那樣揚州地區搶種的糧食很可能都不能入庫。終于熬到了九月,無論是水稻、旱稻,還是大豆、小麥,全都收割完畢,終于松了一口氣。
一次大豐收,侯東在江南豪奪的三百多萬畝土地上,收獲了五百萬石糧食。另外還有一些無主土地,數量高達一百多萬畝,也收獲了兩百萬石的糧食,這一季收獲,就已經賺回了買地的投入,以后要是還有,那都是凈賺的。
這些糧食,雖然會有一半分給那些大小地主,但糧食卻可以控制在手中,必要時候充作軍糧,可以支持長期堅守。因此李慢侯將其中能夠直接帶走的糧食,全都集中在揚州城,現在揚州城已經有三十多萬人口,每天消耗的糧食,都是一個天文數字。金兵一旦圍城,就要靠這些存糧支撐。
手里有糧,心里不慌,李慢侯積攢的糧食,不但足夠城里人吃用一年,還有富余釀酒,以及支援友軍。
李慢侯的友軍不少,以前就結交拉攏到的薛慶、張榮,基本上已經算是投靠他了,當然這兩人認為他們投靠的是柔福公主。對這個時代的人來說,李慢侯過于狡詐,他連女真契丹俘虜都能玩的轉,更何況薛慶、張榮這兩個漁民出身的匪頭。
由于交往了一年時間,這兩人不但早就對李慢侯代表的公主極為信服,薛慶甚至配合侯東在高郵搜刮民田,搶種搶收了一茬莊稼。如果說在揚州侯東還有些顧忌晏孝廣為代表的一群本地官吏,在高郵完全可以說是肆無忌憚,這里本就被金兵攻掠過一次,接著又被李在潰兵控制過一段時間,薛慶趕跑了李在,一直都很混亂,本地大半的地主階層都失去了蹤影,小半逃出生天的地主,大多數都把土地賣了,因此在高郵,侯東幾乎控制了八成的土地。
薛慶的配合是有好處的,他是水匪出身,無利不起早。他得到了足夠多的好處,高郵的土地產出一百萬石糧食,薛慶分到了其中的三十萬石,這讓他一下子暴富,聯想到以前打家劫舍卻要忍饑挨餓的日子,都想哭。覺得果然還是跟著公主有富貴!
張榮要簡單的多,他沒有控制土地,公主府承擔了他所有的開銷,讓他收攏漁民,聚眾三萬,得到了理想的官職,豐厚的俸祿,衣食無憂。跟著他的漁民們,也有了一個可靠的前途。他們一邊可以從公主府領到一定的俸祿,還在河湖之間種植菱角等水生作物,甚至在湖區水淺處開辟水田,形成一處處水邊聚落。
幸福都是對比出來的,他們種田、種水衣食無憂,但對比一下接連從山東遷來的流民,幸福感都要爆棚。在金兵、流寇擠壓下的流民,一直往南,很多都被張榮吸納了,尤其是來自梁山泊周邊的難民,都成了張榮新的部屬。
除了這兩個算是鐵桿盟友之外,趙構派到北方的各路宣撫使、招撫使,也都拉攏到了一些巨寇,其中一些就有可能成為盟友。從河北趙州一路南下的巨寇輔逵,輔逵八月進攻淮河沿岸的漣水軍,攻破南寨,大掠之,殺漣水軍使、朝請大夫郝璘,丞、修職郎吳深。
目前宋朝官府最尷尬的地方就在于,打不過金兵也就算了,卻連巨寇都打不過。正經的官兵守衛正經的城池,以前防不住金兵,現在連流寇都防不住。當然這個輔逵確實能打,他是從河北一路殺過來的,大浪淘沙,能活到現在的,都是一些悍勇之輩。之前郭仲威倉惶南逃,就是被輔逵集團壓迫所致。至于還有沒有其他的原因,李慢侯不得而知。
很快輔逵就被淮南招撫使王侄詔安,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