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情報后,李慢侯才明白,為什么趙立能在楚州堅持那么久,因為他手里有一只用手勢就可以指揮的軍隊,這必須是跟主將長期相處,互相配合極其純熟才能形成的默契。
“林統制,你說說。該不該救?”
李慢侯對林永說道。
林永現在也是統制,這簡直是朝廷拖李慢侯的后腿,鬼知道他們怎么想的,竟然要求將公主護軍一分為二,讓林永別出一軍,稱左護軍,林永為統制。李慢侯領一軍,為右護軍。
林永是什么貨色,李慢侯清清楚楚,肯定上鉤啊,已經多次跟李慢侯鬧分家了。
林永猛搖頭“救不了!金賊如今學精了,襲擾都不好使。”
是的,這一次金軍南下有了一些不同,他們終于開始征召步兵。
金國朝廷大起燕、云、河朔民兵,由萬戶尼楚赫、布爾喝蘇、托卜嘉、王伯隆等統領女真、渤海、漢軍,完顏兀術為統帥。完顏撻懶這邊,則是收編山東義兵,劉豫配合他征召了大量山東一帶的青壯,九月間在梁山泊打造了大量戰船,這些消息被朝廷的間諜偵察到,認為金軍會從海路南侵。
李慢侯嚴重懷疑這個結論,也不知道朝廷那些文官的腦洞是怎么開的,會認為完顏撻懶在梁山泊里打造戰船是沖著大海去的,是準備從海路直撲杭州。這分明是為南侵做準備啊,上次吃過江南水網密集的虧,金軍才決定建立水軍,哪里是沖大海,那群騎兵恐怕想都不愿意想下海。
完顏撻懶帶著山東步兵和大量戰船南下,在淮河兩岸建立了大量水寨,將楚州圍了個水泄不通。這些稱之為簽軍的步兵,主要作用是運輸補給,戰爭勝負都不會責罰他們,但他們卻能幫助金軍建立營寨,完善防御,以及穩定的給養,讓金軍可以全心戰斗。不需要四散劫掠,這就給襲擾制造了難度。
李慢侯也不認為可以襲擾金軍,他覺得水軍應該有用武之地。
“張統制。你的水軍還是要想辦法出擊一下,梁山泊的水軍,也許能招降也不一定!”
張榮本身就是梁山泊里的水匪頭目,金軍從梁山泊里招募的這些水軍,沒準就有跟張榮認識的。
張榮點點頭“下官可以試試招降。”
張榮說的很勉強,似乎對支援楚州很不感興趣。
之后眾人都表達了一些意見,散會后,薛慶留在了最后。
“李統制。你不知道,張統制跟楚州的趙立有仇!”
“什么仇怨?”
李慢侯覺得,多大的仇,也不該在國事上計較啊。
薛慶解釋了一番,李慢侯才知道,仇真的很大。張榮是一路從梁山泊南下的,主要走的是泗水,必經徐州。趙立在徐州時候,剿匪剿的非常狠,張榮被他打了很多次,許多至親竟然都死于趙立之手。
所以張榮寧可去勤王,也不想救趙立。
得知其中原委之后,李慢侯發現自己可能勸不了,換做自己也不可能解開心結,讓張榮一個水匪理解國家大義,太難了。
送張榮北返的時候,李慢侯沒有從恩怨入手,而是跟他談了很多山東的事情。問了許多金軍肆虐山東,屠戮百姓的情況。他試圖讓張榮記起金兵的仇恨,如果不是金兵入寇,他就不需要南下,他的許多親人也就不會死。
最后鼓勵他“試一試詔安一些水兵。多殺一些金兵,能抓活的最好。”
張榮沒有說話,帶著滿臉復雜,離開了揚州。
張榮如果不配合,李慢侯一點辦法也沒有,張榮跟他的關系,并不是上下級的關系,而是同僚,張榮一直認為他投靠的是柔福公主,他軍隊的給養也是以公主府的名義給發的。其中三萬精卒是李慢侯幫助訓練過的,也是他的兵額。事實上張榮的手下多達十萬人,盡管李慢侯只三萬人的軍餉,但他吸納部署從不挑食,只要是漁民,他都愿意收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