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路的問題李慢侯很放心,有韓世忠在這里指揮,沒什么可不放心的。但北邊的問題就比較嚴重,由于張榮跟趙立的私仇,讓互相配合似乎很難形成。
金兵雖然主力北撤,但楚州缺糧的問題卻沒有結束。張榮攔截輸往楚州的糧食,不讓江南和揚州的糧食進入楚州,導致楚州的大米高達兩百文錢一升,這已經是饑荒狀態下的糧價了。臨近的高郵價格非常平,只稍稍比往年高一點,去年秋收后就沒超過五十文,這還是因為戰爭的影響,戰爭之前,全國都少有超過十文一升的時候,四五文錢的年景都有。
楚州的糧荒,完全是人為的,從去年金兵寇掠之后,生產就被破壞了。從楚州逃來的難民描述說,“圍城之初,有野麥、野豆可以為糧,后皆不生。物有鳧茈、蘆根,男女無貴賤,斫掘之,后為水所沒,城中絕糧食。至草木有屑榆皮而食者,親戚互相食啖……”
一開始還可以挖野麥、野豆,大概也不是野的,而是當地老百姓種的麥豆,金兵來了,百姓跑了,城里人出來收割,后來就沒有了,因為沒人種了。開始挖草根,春季水漲,蘆葦蕩淹沒了。現在只能開始吃樹皮!
這種情況下,趙立已經在玩命的突圍,突圍的方向選擇了北方。因為南路不通,他也跟金兵一樣,過不了張榮水匪這一關。往北方突圍,能得到海州李彥先的接濟。跟張榮的情況相反,李彥先跟趙立關系非常好,兩人刺臂為字,結為異性兄弟。圍城期間,李彥先多次救援都無法突破。
金兵在周邊的壽河上,修筑了大量水寨,壽河是一條不大的河流,要害處在于距離楚州很近,楚州的護城河甚至都借用了壽河河道。金兵在楚州周邊河道上,修建了大量水寨,阻斷了一切進出通道。完顏撻懶的主營就在壽河,北邊大營在淮河以北六十里的孫村浦,每日以鐵騎往來,一旦趙立出擊,就往來救援。
楚州目前唯一能對外溝通的,只有通過鹽城的運河,李慢侯要往鹽城送糧,還得繞道海路,基本不現實,他現在都有心殺張榮了!
不過他沒殺,而是請張榮來揚州,讓公主問了他很多戰事。張榮也很老實,吹噓自己的戰績也很得意。
一連好幾天,公主都在向他詢問戰事,張榮回答的很耐心。
等到張榮回到自己水寨的時候,才知道楚州已經得到了糧食,李慢侯通過興化、射陽湖向楚州運送了十萬石軍糧,同時近十萬難民繞道興化遷往揚州。如果不弄走張榮,這條路是用不了的,因為射陽湖同樣是張榮的控制區。他現在西到高郵群湖,東到射陽湖,北到洪澤湖,南到興化縮頭湖一帶,都有張榮的水寨。在李慢侯的支持下,他比歷史上發育的還猛。
目前金兵主力撤走,趙立拔除了金兵不少營寨,否則連這樣一條繞道而行的安全道路都沒有。李慢侯將百姓遷出,會大大降低楚州的防守壓力。這些百姓大多都是來自山東的難民,至于楚州本地的難民,跟揚州的情況類似,去年就跑的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在當地土豪組織下的鄉兵,他們是必須留守的。
除了送去軍糧,還送去了一千套鐵甲,以及一張專門給趙立打造的青銅面具。歷史上這人是被石炮打中面部而死,死前嘆息他不能繼續殺賊,李慢侯猜測他是被金軍投石機的石塊打中,因此一張面具也許就能救他的命。
由于違背張榮的情感,幫助了趙立,張榮跟李慢侯之間出現了很大的裂痕。但依然保持合作,因為他的軍餉還要靠李慢侯來發。當然他堅持認為是公主給他發的軍餉。
天氣逐漸轉熱,戰事逐漸平息,金兵早就不在出擊。除了繼續包圍楚州之外,連劫掠活動都結束了。
審訊了之前抓到了一些俘虜,他們交代,金軍統帥撻懶已經回到了山東濰州,在哪里歇馬。
本以為金兵至少這個夏天會消停一下,最快六七月才會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