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秋雨遲滯即將到來的大戰(zhàn),七月初開始,下起了連綿的大雨,一下就是八天。
盡管下著大雨,雙方都沒閑著。金兵加緊往大營中輸送攻城器械,趕制各種攻城武器。張榮則在水寨外墻上涂抹濕泥,水寨的墻壁都是粗壯的原木,一旦遭到火攻,后果不堪設想。之前的做法就是涂抹江泥,不單單是泥漿,里面還夾帶著大量水草。
這算是張榮扎水寨的傳統(tǒng)技術,他在洪澤湖、高郵湖一帶的水寨,就是這樣建成的。文人描述為“積茭敷泥為城”,容易建造,雖不耐用,但還堅固,容易修補。
雙方都做著決戰(zhàn)前的最后努力,終于到了七月九日,天氣放晴。金兵等了一日,立刻發(fā)起了猛攻。石炮猛烈轟擊,掩護簽軍填壕,一日填平了三段城壕。第二日,架起云梯,開始強攻。
張榮的部下雖然也接受過李慢侯的訓練,但畢竟久疏戰(zhàn)陣,實戰(zhàn)經(jīng)驗主要是水戰(zhàn),遭到金軍縱橫南北的強力攻擊,一時間抵擋不住,出現(xiàn)了潰退跡象。關鍵時刻,韓世忠?guī)еЬJ步兵反擊,才將金兵打下了水寨,并且用酒精燒毀了三架云梯。
這一波反擊并不是韓世忠計劃里的,他計劃中的反擊還沒開始。他一直在等待,一直在確認。天氣一直很好,烈陽高照,金兵連續(xù)進攻了三日,都沒有攻下水寨,三天中,有兩次登上寨墻,靠著士兵玩命才將他們打下去。
到了第四日,金兵消停了一天,他們送來了一封信,是金兀術邀請韓世忠陣前會面的帖子。韓世忠答應了,約在第五日中午見面。
這一日金兵十幾騎護衛(wèi)著一個錦袍大將,正是兀術,兀術指揮打仗不喜歡穿鎧甲。而且不避矢石,用這種方式彰顯他的勇武,可保衛(wèi)他的親衛(wèi),卻是一個個人馬俱甲的鐵浮屠。
韓世忠也帶著十幾個親軍,兩人騎馬慢慢走到兩軍中間,相聚三百步距離停下。
韓世忠是不認識兀術的,傳聞中他與兀術會面以及伏擊兀術,都不屬實。他屯兵焦山,遮斷江流,金山在水中,是“江心一朵美芙蓉”,兀術怎么敢過江到金山島?金山島到了清末才跟陸地相連。與兀術會面不可能,陣前大將,私自與敵帥會面,而且是在許多文武官員望風而降的時候,傳出去的話,根本解釋不清。
韓世忠現(xiàn)在依然不認識兀術,但是有人認識。前幾日俘虜?shù)哪切┡姹麄冋J識,此時幾個女真兵被抓到了寨墻上,讓他們看著兀術,還有從揚州送來的翻譯,也是見過兀術的契丹人。
陣前一個漢人模樣的翻譯在兀術身邊,幫兀術喊話,告訴韓世忠,只要肯投降,可以依照張邦昌例,扶他為王,統(tǒng)領江南。
韓世忠則一面跟翻譯虛與委蛇,一面不斷回身看向寨墻,只見那個契丹人揮了揮手,韓世忠在馬上拱手
“容某思慮幾日,三日后答復四太子!”
說完打馬就回,還沒到寨門前,就看到寨子里生氣了濃煙。
兀術還在跟翻譯交流韓世忠的回答,突然看到濃煙,立馬就知道中計了。大呼一聲,十幾個鐵浮屠立刻護著他返回大營。
回到大營中后,兀術還沒想到對方怎么設計自己,隱隱聽到金鼓之聲,立刻明白,壞事了。
來不及做任何準備,騎上戰(zhàn)馬,快速往江邊奔逃,可惜已經(jīng)晚了。
他苦心打造的三條浮橋,隨著江水,如同巨龍一般扭動,可是此時卻是火龍,幾十艘大海船沖入浮橋中,沖斷了第一道浮橋后,直沖中央最寬大的浮橋,船上的水兵不斷的將烈酒砸向浮橋,接著一把火引燃了,已經(jīng)被秋陽暴曬了五日的浮橋。
兀術沒有任何猶豫,直接東,避開自西向東而來的韓世忠艦隊,可惜行到半路,卻看到五艘艨艟已經(jīng)沖了過來,撞在浮橋上的鐵索上,夾在了兩個方形水寨之間,可他們依然在居高臨下的扔下烈酒。最后一把火將一段浮橋點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