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公所賬上,所以李慢侯發現,他隨時可以從這里借到超過千萬貫的應急資金,而且利息極低。這就相當于一個金融市場,他甚至可以在公所發行債券,因為作為淮海公所的建立者,他自身的信用就極高。
動一點心思,讓公所開始盈利,比如從匯兌中收取小比例的抽成,從貸款中收取小比例的分紅,對于已經形成的這個信用體系來說,是完全可以承受的。那樣就更像一個銀行,而不僅僅是平臺了。
可換一種思路,公所可以調節經濟系統,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央行的作用,大多數國家的央行設立的目的,都不是為了賺錢,而是構建起一個健全的金融體系。
所以李慢侯才一直小心呵護著公所成長,沒有去從中取利。宋朝的金融系統是先進的,因為已經大規模使用紙幣,而且離不開紙幣,可同時又是混亂的,因為官府肆無忌憚的印刷紙幣,信用幾乎一直在破產邊緣掙扎。
李慢侯之所以重視揚州,就是因為揚州已經是江北金融中心,他在哪里印刷有糧食做擔保的糧票和食鹽做擔保的鹽票,目前已經在長江兩岸流通,在江北已經讓官府的錢引不被接受。李慢侯已經開始嘗試,將糧票、鹽票通過公所系統,推廣到江南腹地,進一步蠶食那濫發的錢引的領域。
可是這種做法,很可能會遭到朝廷對公所系統的打擊,因為趙鼎試圖對糧票和鹽票動手了。他是通過戶部尚書晏孝廣進行試探的,他說揚州印刷的那些藩票,大量流通到江南,此時還不是通過公所系統,完全是民間自發的,許多沿江商人愿意持有。
官府無法限制私人持有,但可以通過權力打擊印刷。
李慢侯讓晏孝廣強硬的頂了回去,告訴趙鼎說,糧票是當年為了從老百姓手里把糧食集中起來,進行堅壁清野,以免落入女真人之手,給上交糧食的老百姓發的憑據。現在江北大量藩鎮都有這種堅壁清野系統,堅城中大量建造糧庫,儲存鄉村送交的糧食,如果貿然廢棄糧票,老百姓不會在把糧食送到城里,一旦金兵南下,他們就能暢通無阻,因為一路上都能找到糧食。
至于鹽票,晏孝廣更是表示,目前朝廷已經可以從江北鹽場每年得到五百萬貫鹽稅,貿然改動,擔心影響這筆收益。
不管是讓金軍擁有長驅直入能力帶來的威脅,還是五百萬貫收益帶來的利益,都是趙鼎不敢觸碰的,很容易把他這個宰相碰倒!
于是李慢侯不但扳回一成,而且決定趁機大舉反擊,將糧票、鹽票注入公所系統。
注入的方式,經過他一段時間的思考和摸索,有了基本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