撻懶道“契丹人不可靠,叛服無常。去年兀術帶去宋地的契丹人,轉眼就降了宋人,回頭就打到遼東!”
吳乞買道“那些契丹人,不過是西北路耶律余睹招撫的邊地部落。粘罕的腹心猛安還是可以用的。”
粘罕手下確實有一批可用的契丹人,用女真謀克統領契丹人的只有一小部分,最多的還是長期跟隨粘罕作戰,被粘罕收攏的契丹人。女真人滅遼國,契丹人對女真人有恨,但亡國之人的恨,其實很卑微。有部分契丹人將其轉化為對宋朝的怨,他們恨不起女真人,卻深恨跟女真人聯合夾攻遼國,落井下石的宋人。粘罕手下有大量這種契丹將領,要求南下滅宋十分積極。另外女真人對契丹人也采取了安撫拉攏政策,高層大量跟契丹人通婚,比如粘罕就娶了蕭氏為妻,這個蕭氏本是天祚帝的王妃,被粘罕收入房中。這種高層之間的聯姻,也一定程度上拉攏了一批契丹將領。
女真人還刻意在契丹人中制造對宋國的仇恨。當年女真人將燕云山南六州交給童貫的時候,一邊從童貫手里敲詐到大量錢財,不但讓宋國同意將以前每年給遼國的歲幣四十萬貫轉給金國,而且還要這六州之地的賦稅,每年給一百萬貫。接著女真人將六州遼人全部擄走,并且對這些人說,你們東遷,不是金國本意,是因為宋國要在你們那里駐扎常勝軍(童貫部隊),要用你們的田宅養兵。這制造了大量燕云遼人對宋國的仇恨。
加上粘罕長期坐鎮云中,扶持大量投附女真的契丹權貴,比如耶律余睹、耶律馬五等。又用這些人去招撫其他契丹人,耶律余睹是西北路招討使,后來改任元帥右都監,幫助粘罕掌控軍中的契丹人,耶律馬五更是直接帶領契丹部隊作戰。
真正不穩定的,還是西北方,其實就是蒙古草原中部地區的契丹人部落。這些人保持了游牧文化,而且知道耶律大石的存在,互相之間暗自聯系,非常不可靠。上次兀術帶領的部隊,就來自于這些西北草原部落。在耶律余睹、耶律懷義等契丹權貴叛臣的招撫下,這些契丹部落名義上順從女真人,另一邊又跟耶律大石眉來眼去,很不可靠。女真人從來就不信任他們,因此始終打壓,最終激起了耶律余睹的反叛。讓女真人將燕云契丹人殺光,但草原深處還有一些契丹部落。
“再征發一些韃靼、黠嘎斯、火石人、黨項人、室韋人。以十萬大軍伐宋!務必盡滅宋東藩。告訴粘罕,許部族劫掠,簽發漢軍助其轉運資材。所掠財貨,盡歸將士所有,一縷不須充公!”
其實游牧民族的可靠與否,都跟潮水一樣,是波動的。當你能給他們帶來源源不斷的財物,他們就會忘了所有,甚至跟你同化到一起,當你無法滿足他們的慾望,立刻離心離德,凝聚力并不強。
兩次圍攻開封期間,征調的兵力超過二十萬。尤其是第二次南下,粘罕軍中就有大量其他部族士兵,宋人記載,“有韃靼家、有奚家、有黑水家、有小葫蘆家、有契丹家、有黨項家、有黠戛斯家、有火石家、有回鶻家、有室韋家、有漢兒家”等軍隊,遼國滅亡,草原上大大小小投附契丹人的部落,都愿意接受女真人號令。
“若這些部落南下,蒙古部作亂該怎么辦?”
女真人能征發的草原部族,主要是一些散碎分布在漠南草原上的小部落,但是女真興起的同時,蒙兀室韋中的蒙古部也開始強盛起來。
女真人和蒙古人強盛的原因很簡單,都是經過一系列分分合合之后,突然暴起一個英雄,立刻就興盛了。大環境都是契丹人衰弱,對邊疆的控制力下降。但偶然性很大,因為女真人雖然到阿骨打這一代出了英雄,開始反遼。可初期遼國爆發了內亂,讓阿骨打打了好幾次勝仗,這才加快了阿骨打在女真部落中的威信,將猛安謀克制度推行開來。相對來說,契丹人對草原部落的控制要更嚴密一些。因為契丹人本身也是一個草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