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當然可以通西域,不然耶律大石是怎么從這里跑到西域的?不但能通西域,而且條件還不錯,不然耶律大石憑什么帶著一萬大軍西征。
李睿筑新城的地方,在夾山(大青山)以西,之前耶律大石和天祚帝就是逃到這里,天祚帝在女真人的打擊下,倉惶而逃,連云中大同、豐州、云內州都不敢停留,倉惶逃進夾山里,打了幾天獵,附近的陰山室韋、小葫蘆人來投,突然雄心萬丈,準備要出夾山跟女真人決一死戰(zhàn),耶律大石勸說,說以前我們軍備完整的時候,不思決一死戰(zhàn),如今應該修整的時候,就不要冒險。可是天祚帝不聽,耶律大石當機立斷,帶著兩三百個人就從夾山往西北跑了,一路逃到可敦城,在哪里修整了五年,還是不敢南下,最后受西域勢力邀請,借道西州回鶻遠征西域去了。
李睿只要循著耶律大石的腳步,就可以組建一萬人的龐大商隊,這甚至不比河西走廊的容量小。
可惜沒有契丹官員,不然他還想問一問有沒有貿易圖,聽說從草原上是有兩條通西域的道路的。
其實白韃靼人就至少知道一條,因為他們的祖先就是從西域的阿爾金山遷移到這里的,部落里也有一些西域突厥系的氏族,他們倒是可以去跑商隊,只是克烈人突然強大起來,讓商隊無法通過草原了,草原上最重要的中轉站可敦城都被克烈人占據了,不打通克烈人,誰也不想從這條線路上發(fā)財。
克烈人占據的可敦城是一個奇怪的地方,跟陰山一樣,對于草原人來說是一個特殊的圣地。因為從匈奴人開始,有史可載的草原強族,都以這里為中心,稱霸草原。匈奴人在這里建龍城為王庭,突厥人在這里設牙帳守大漠,回鶻人在這里修筑回鶻城,契丹人也筑起了可敦城,后來的蒙古人則在這里建立了蒙古帝國的世界之都哈拉和林!
可敦城的意義,對于正統(tǒng)的漠南、漠北民族來說,相當于長安對于漢人的意義。
知道克烈人占據了龍城,李睿心里已經將克烈人視作匈奴、突厥之類的草原霸主,雖然克烈人還沒有成長起來,但他反而更感興趣,因為他可能將會見證一個匈奴般的勢力崛起,以后這個勢力跟東藩是敵是友,很難講!
草原上的土壤很松散,容易深挖,在工匠們的帶領下,白韃靼人正努力挖出一條條深溝,并不是為了引水,只是作為城墻的地基。
李睿心中的雄城,不會是一座小城,而是一座巨城。容納白韃靼部三萬部眾算什么,他要的是一座可以容納十萬人日常居住的大城,將作為他以后南控西夏,北制龍城的根基。
李慢侯依然坐鎮(zhèn)燕山大營,燕京已經被徹底圍死,四面都修筑了長圍,圍墻不算高,只有一丈高下,讓女真人無法踩在馬上輕易越過,每條長圍往往都通到河邊,燕京周圍的河流不少,除了桑干河,還有高粱河,以及一些運河、護城河等。長圍并不是垂直于城墻,而是順著地理,橫平豎直的七道土墻。
土墻后面,每隔兩百步,就建造一個土臺,土臺高五丈,上面可以擺開投石機、八牛弩等重器,還有女墻防護,像是一座堡壘。事實上也是一座堡壘,因為土臺下都是倉庫,儲存著大量軍事物資。
每座土臺都能呼應另一座,形成交叉火力,真正的火力,揚州產的掌心雷現在大量列裝,用來陣戰(zhàn)也許無法做到隨機應變,可是用來守城,敵人停止機動,尤其是聚在一起的時候,掌心雷炸起來那叫一個殘忍。
圍城從紹興七年的冬天,已經圍到了紹興八年的八月,過去了九個月,燕京城的糧食,就算沒有吃完,也差不多了。因為從四月份開始,韓常就突圍了好幾次,結果都被打了回去。無論他們從哪個方向沖擊長圍,結局都非常凄慘。當他們停駐在土墻下,不管是試圖攀登,還是試圖推到土墻,兩面土臺上甩過來的掌心雷,都能炸的他們血肉模糊。胳膊粗細的炮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