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克烈人看到緊閉的關墻,而不是歡迎的集市,他們果然發起了進攻。
他們也沒做貿易的準備,因為來的不是駝隊,而是馬隊,是他們的戰士。
李床古看到克烈人的鐵甲,不由鄙夷,因為克烈人買了大量甲葉,卻制作了大量的半身甲,戰馬還沒有披甲,這跟他們白韃靼的裝備比起來差遠了。
果然是要跟一個有錢的主兒才活的滋潤,而白韃靼這些年跟過的主子,目前也就燕王最有錢,而且還慷慨大方。契丹人、女真人都不行,跟著女真人搶劫倒也可以,能沾點湯湯水水,跟契丹人就只是服苦役,只能給他們當兵打仗,沒什么好處。
但就是較為大方的女真人,依然限制鐵器流入草原,結果換了燕王之后,不但不禁鐵器流入,甚至直接廉價賣武器,這可是見了真佛了。
盡管克烈人、蒙古人都能買到武器鎧甲,但真正便宜的,還是白韃靼人,因為他們近水樓臺先得月,最好的武器都被他們包圓了,克烈人、蒙古人買到手的,都是二流貨色。就這些二流貨色,他們還要偷工減料,只用的起半人甲!
看到讓自己恐懼了好幾年的克烈人的德性,李床古一邊鄙夷,一邊心理也打鼓,一邊用鄙夷給自己打鼓,他太需要鼓勁了。
老實說,李床古沒想要今年動手,可燕云礦商帶來的奴隸貿易,實在是太誘人了。他的幾個部族首領忍不住,才攛掇他今年動了手。不然李床古還想再等兩年,讓族里的半大小子們再長一長,等他有兩萬精壯的時候在動手也不遲。要知道他要打的,可是有十萬控弦之士的漠北霸主!
不過一想到能劫掠幾萬克烈人婦幼,幾年后白韃靼就能多幾萬青壯,他就忍不住興奮。
信心當然很足,有比他白韃靼部裝備更精良的四萬燕王大軍幫忙,他想沒信心都不行。
其實一開始沒想過燕王會幫忙,因為燕王的大軍這幾年都不在河套,而是去遼東女真人的老巢報仇去了。可巧今年回來了,而且燕王他老人家(沒李床古大),真的是佛爺,自己一求,就答應幫忙了。
開出的條件更好,甚至都不用白韃靼打硬仗,跟著敲邊鼓,最后就能生吞了幾萬婦幼。
白韃靼人攻城了,攻打的是漁陽嶺,這已經是陰山以南了。
漁陽嶺是要道,古稱白道,或白道嶺。蜿蜒曲折,綿延數十里,盤繞而上夾山(大青山),象一條長長的蜈蚣,所以清朝人叫它蜈蚣壩。是翻越夾山的要道,過了夾山,南邊就是水草豐美的河套草原了。
夾山位于陰山以南,陰山上山谷眾多,而且許多隘口都設有堡壘,理論上來講,克烈人不可能通過陰山,可他們就是過了那些堡壘,只是因為指揮作戰的李睿希望他們來。所以主動放棄了一些狹小山谷的小堡壘。
這又是一場預設陣地,選擇戰場的戰術,李床古吃過這種虧。可克烈人又來跳坑了,不是克烈人笨,只是這是一個誘餌,他們吃也得吃,不吃也得吃。
通過陰山的好路就那么幾條,每條好路都有歷代修建的城墻、要塞,要攻打這些要塞,克烈人打不過。只有翻越小山嶺,走險道。此時發現,這些守險道小堡壘的士兵,一打就跑了。那么他們過不過?
不過就退走,克烈人不甘心,也不是一個正在飛快崛起的強勢民族的作風,所以他們肯定會過來。過險道容易,再回去就很難了。克烈人倒也沒那么傻,他們肯定是守著后路的,那些小堡壘他們會牢牢控制住。
克烈人一路順風順水的開到了漁陽嶺下,這時候撞上了一道堅城。白道在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后,“北破林胡、樓煩。筑長城,自代并陰山下,至高闕為塞。”白道東西山峰西側,就是趙長城。后來秦國人一通天下,大將蒙恬北逐匈奴,又在此修建秦長城。秦趙長城后,北魏也在這里修建過城墻,此時全都修復,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