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仁。不知道是不是范良當時擔心東藩府在打擊他們范家,才做出這樣的決定。不過之后,東藩府一直按照規矩,范仁做的是虛頭鎮撫使。萊州、曷懶甸的權力,尤其是曷懶甸的權力,一直在范良手里,范溫的舊部也都在他們麾下。
這次范溫的勢力算是消耗殆盡,還真不是李慢侯有意,實在是一次意外。范良死了,范仁還小,跟李慢侯家的兒子一起在鄉學讀書,該派誰去呢?
曷懶甸是個重要的地方,但卻不是一個好地方,否則當年范溫不至于賴在萊州不走。這樣的地方,派老實人不行,派個壞人,又不放心。
“納入東藩府直轄吧。安置了十萬人口,這里也就不算太荒涼。幾座城的人口勻一下都能上萬。跟倭國的貿易做的頻繁一些,是有可為的!”
李慢侯想了想,加上這十萬人口,龐大的曷懶甸人口應該有二十萬。咸興等城市的港口條件不錯,常年不封凍,對面就是日本,而且正面出產白銀的石見。日本現在的情況跟后世相差很大,農業才剛剛發展到土地私有化,模仿唐朝府兵制形成的班田收授法正在逐步瓦解,基于班田制的農兵完全失去戰斗力,地方土豪橫行,新興武士集團正在崛起。
生產上,正在從莊園制經濟向私有化經濟轉變,莊園經濟是基于人少地多的現狀發展出來的,也就是說此時日本并不是一個土地稀缺的國家,而是一個農產品吃不完的國家。只是市場化程度很低,主要經濟單位是一個個自給自足的莊園。全國沒有像樣的道路,除了沿海,沒有像樣的集市。糧價十分低廉,用曷懶甸的馬換日本的糧食,非常劃算。
曷懶甸所在的日本海,位于日本暖流和千島寒流交匯對沖的區域,北方的北海道漁場,是世界第一大漁場,捕魚業很有前景。日本人自己就有很強的捕魚文化,但技術很落后,駕著獨木舟都敢補鯨。曷懶甸沿海也有許多漁村形成,都是從狹小的南關遷來的,當年劉佶在這巴掌大的土地上,開拓了幾百個漁村,可依然養活不了所有人,所以有一些漁民就輾轉遷到了曷懶甸謀生。
“跟倭國人學學補鯨。特批只有曷懶甸人能補鯨,相信能扶持這里一下。”
“王爺。兀術派人和談的事情怎么回復?”
兀術打了一場勝仗,卻反而很謙卑,主動遣使通聘,希望雙方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