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光是他每年從河西走廊上運出去的商品,就價值上千萬貫,主要是瓷器和絲綢,其他各種工藝品超過千種。
吳階兄弟運出去的,肯定更多。雖然陜西已經不盛產絲綢,但四川是跟江南并列的絲織業中心,四川的絲綢錦緞,最便利的出口通道就是河西走廊,必須經過吳階的轄區,就要給他納稅。還有四川的茶葉,吳階相當于堵在四川這個寶地門口,守四川人的過路費,他還真是吃死了四川人。
假如四川運出去的商品價值跟東藩一樣多,十分之一的稅率就能收一百萬貫。可四川肯定比東藩更多,因為東藩境內的商品,更多是走海路出口。四川手藝品產量,還比東藩大的多。因為沒有經受過戰火洗禮的四川,現在可是大宋最富庶的地方,趙構朝廷的賦稅中,四川了百分之四十。這肯定不可能靠四川的土地,只能靠商業了,商業則是從手工產品貿易中來獲利的。
說白了,手工業時代,拼的就是勞動力,四川人多,貨自然也多。
四川的手工藝品出口,就足夠吳階吃用不盡了。
如果不是派了將近十個批次的使團西行,李慢侯也很難相信這條商道會有這么大價值,因為他很難想象,靠陸地運輸,能銷售數千萬甚至上億貫價值的商品出去。
可是調查了西域的情況之后,他就一點不懷疑了,一些情況他在史書上看到過,一些情況則是現場調查出來的。
關于絲綢之路上財富爭奪的故事,數不勝數。西域小國間的戰爭,甚至可以說,都是因為爭奪商道控制權而來。
讓大多數人想象不到的是,東羅馬和波斯帝國這樣的超級強權,竟然也會為了絲綢貿易而爆發戰爭,這種大國間的戰爭,打起來可不是西域商業城邦國家那種過家家,投入是以十萬計算的兵力,一打就是經年累月,這兩大帝國的絲綢戰爭,一共打了三年。
可為什么東羅馬帝國在最強盛的查士丁尼大帝時期,會和同樣強盛時期的薩珊波斯帝國打三年絲綢戰爭呢?
原因是絲綢的利益大到了影響帝國財政的程度。高價值的絲綢,經過絲綢之路,一道道關卡征稅盤剝之后,加上高昂的運費成本,到了羅馬帝國手里,已經比黃金更貴。可是羅馬人對此趨之若鶩,因為絲綢對他們來說,就是貴族的服飾,是他們區別于平民的標志。羅馬貴婦為了能穿上一件絲綢制品,可以像不喜歡的男人諂媚。
由于價值太高,東羅馬帝國購買到絲綢之后,并不是直接轉手賣給西羅馬的貴婦。而是在君士坦丁堡拆線,將中國生產的絲綢制品拆成絲線,然后跟他們的亞麻、羊毛等纖維,加上金線混紡,于是生產大量摻假的絲綢,因為假如了絲線,這些混紡織物就有了一些絲綢的高貴光澤,依然讓人趨之若鶩。
靠著拆分中國絲綢進行混紡,君士坦丁堡這座城市發展出了龐大的手工業,而這些手工業作坊,全都被帝國政府控制,是官辦作坊。通過壟斷絲綢的貿易、再加工等產業,東羅馬帝國富甲一方,財政收入高達兩千多萬金幣。可當商道斷絕之后,他們的財政收入一度下降到了兩百萬金幣。
查士丁尼大帝這樣的君王,是不可能允許這種事情發生的,可偏偏波斯人要擋他們的財路。
一方面,薩珊波斯帝國消滅了中亞衰落的貴霜帝國,實際上將絲綢之路控制在了手中。通過向東羅馬轉口絲綢,財政收入豐厚。同時這時候桑蠶也傳播到了波斯,薩珊波斯自己也能產絲綢,但是數量很有限,根本無法大量供貨。
查士丁尼是一個好戰分子,在他任內他大肆用兵,將滅掉西羅馬帝國的一些蠻族國家消滅,幾乎重新統一了羅馬帝國。支撐宏圖大業的永遠都是堅持的經濟基礎,但查士丁尼突然發現,他的經濟基礎正在垮塌。進口的絲綢價格越來越高,他的利潤越來越薄不說,原材料供應不上,大量工人失業,甚至爆發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