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都是傳說,查士丁尼沒有那么笨。東羅馬人獲得蠶種,也沒這么傳奇。因為中國政權從沒想過要保守絲綢生產技術的秘密,同樣的例子還有,印度人從沒有試圖保密過棉花種植和加工的技術。似乎對于技術,這兩個農耕民族國家,并沒有西方世界想象的那么陰暗。
這場絲綢戰爭,其實是一個誤會。波斯人并沒有任何陰謀,絲綢漲價的原因,確實是波斯人也買不到足夠多的絲綢,否則能賺錢的情況下,他們沒道理不賣給東羅馬人。只是因為此時的中國也發生了戰爭,這是南北朝時期,陸路絲綢之路本就不穩定,北方是五胡十六國盤踞,戰爭頻繁。恰好南方的南梁武帝開始北伐,將全國的商船征集起來,導致海上絲綢之路也斷絕了。波斯人于是無法從陸路和水路買到中國的絲綢,本國和印度產的又無法滿足要求,導致東羅馬帝國經濟崩潰,查士丁尼習慣性的用惡意揣測,發動了戰爭。
絲綢之路之所以有價值,是因為他溝通的國家數量之多,而且對面的消費能力巨大。
李慢侯已經了解到,東羅馬帝國雖然失去了不少領土,但希臘等地依然在控制之下,而且還控制著黑海沿岸的一些土地。可以從中亞直接購買絲綢,這個帝國依然非常有錢。他們鑄造的金幣在絲綢之路上是硬通貨,甚至進入了陜西境內,被稱作大秦金幣。
東羅馬帝國這些年一直跟大食帝國戰爭不斷,阿拔斯王朝雖然沒落,可是塞爾柱帝國分裂出去的屬國,卻占據了敘利亞到埃及等地方,以前東羅馬在小亞細亞沿海的城市據點,都被塞爾柱帝國的屬國羅姆蘇丹國奪取。
戰爭和商路斷絕,導致東羅馬帝國財政一度崩潰,鑄造的金幣含金量不斷下降,甚至一度含金量下降到零。財政收入也一度下滑到了兩百來萬諾米斯瑪金幣,科穆寧王朝掌權,開始改革。如今又上升到了五百多萬金幣的水平,而且含金量也達到了百分之八十多。
有這么多黃金,一方面是因為黃金在這里的價值低,購買力不可能跟在中國比。因為此時西非的馬里地區是世界黃金最大產區,后世有人統計,馬里帝國時期,生產的黃金,占世界產量的一半。而西非通過北非,黃金大量流入歐洲。
五百多萬金幣,可是相當于五千多萬貫呢,這幾乎是宋朝靖康之變前的水平,而東羅馬帝國無論是人口還是生產,都不看比得上宋朝。
另外財政收入高還跟財政手段有關,傳統的宋朝講究的是輕徭薄賦,同時商業手段始終不如繼承了希臘商業文化的東羅馬帝國,商業稅收始終不足。不然區區南宋都能收一億的稅收,而北宋卻沒有,不是沒有那么多財富,而是收不上來而已。
無論怎么說,盡管黃金價值在歐洲更低,但在中國很高,所以用黃金購買絲綢的購買力就是巨大的,就好像日本人自己不用白銀,卻因為開發了白銀,而擁有購買力一樣。
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東羅馬帝國如此,大食帝國同樣如此。哪怕是只控制著兩河流域的阿拔斯王朝,此時已然擁有不弱的財政能力,收入水平不會比東羅馬帝國更低。
這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這兩大市場,非常值得開發。陸上,海上,都還有很大的潛力可以挖掘。
陸地上,其實絲綢之路的極限還沒有達到。真正將陸上絲綢之路開發到極限的,其實是蒙古人。蒙古帝國建立之后,他們將漢人的驛站系統復制到了草原上,讓草原變得暢通,甚至一些歐洲小股旅人也可以安全的通過絲綢之路進入中國。
現在李慢侯正在開發草原絲綢之路,已經將安全的驛站系統推進到了漠北高原中部。西段要通過的乃蠻部、高昌回鶻都是耶律大石的附屬勢力,只要大石能在這段建立驛站系統,草原絲路就打開了。
海上開發,同樣需要大石配合。因為李慢侯目前的投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