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誓不會侵犯蘇武城。
最后四方在蘇武城殺白馬盟誓,蔑兒乞人回歸牧場,蘇武城不干涉他們,他們也保證不會攻擊蘇武城。同時保證,不會劫掠往來商隊和商船,同意東藩商人前往他們的牧區貿易。有違誓言者,讓萬馬踐踏而死。
于是就形成了這樣的態勢,在狼居胥城,東藩跟周邊的強部,蒙古部、塔塔爾部和克烈部保持和睦,在蘇武城,則跟蔑兒乞部、使鹿部和不里牙惕部保持和睦。商路從野狐嶺一路北上,先在狼居胥城落腳,接著中小商人可以繼續前往西伯利亞森林深處貿易。哪里才是珍貴的皮毛來源地,可以用最良心的價格買到優質的狐皮、貂皮、灰鼠皮和水獺皮。甚至也有東北虎這樣的猛獸皮毛。
“燕王開拓的這條狐狼道確實讓人感嘆。我大遼當年就未曾想過在這里開設驛站!”
狐狼道,指的正是這條草原絲路的南段,南起野狐嶺,北至狼居胥城,成為狐狼道,事實上就是元明時期的官馬大道,清朝時期的張庫大道。橫穿大漠,不但最近,而且路平,不但能走駝隊、馬隊,甚至能走大車,運力相比水運自然不足,可比草原上的運輸方式,高效過了。耶律大石對燕然都護府,營建狐狼道深入草原的舉動,頗有些無奈,不由的感慨。
“不是你們想不到,而是你們用不上。你們契丹人又不跟草原民族大規模交易,對他們各種禁令。也學唐朝,在邊塞開榷場,雖然省事,卻無利可圖。漠北諸部自然可以來榷場貿易,用戰馬換布匹、食鹽,但他們并不是最好的商人。我東藩境內的商人,人人精于貿易。他們既知道如何能收獲巨利,也知道如何把百貨北販,連草原諸部都不知道他們想要什么,這些商人卻能知道。”
契丹人即便能想得到,也做不到,因為無利可圖。東藩商人可以將整個大宋的商品販賣到這里,當年契丹人跟宋國之間的貿易尚且限制重重,根本沒有足夠的貨物用來跟草原部落交易,加上又限制鐵器流入,所以對開辟貿易的興趣不大,開辟了也是虧損。
耶律大石不關心貿易,他只關心“走狐狼道運兵的話,能一次過多少兵馬?”
李慢侯道“大軍過大漠,最難的無非水源和給養。我們修建了三十座井城,站站相繼,水源已經不是問題。所欠無非給養,大軍自帶給養,加井城屯糧。一次足以支持五萬騎兵過境。”
耶律大石頻頻點頭,困擾他東征的最大難題也在這里,水源和給養,上次他帶著七萬大軍數十萬牛羊牲口東征,就是因為牲口死的太多,不得不退兵。東藩解決了大漠行軍問題,看來他們對漠北的控制,已經難以撼動了。
“我軍東征,也可以用這個法子?”
耶律大石問道,其實他已經決定試一試了,燕王可以做,他也可以做。而且他從西域東歸,并不需要通過大漠,從西州回鶻北上,經過乃蠻部,進入黠嘎斯人的土地,那一路上主要是山地綿延,水源不缺,缺的只是給養,如果能逐步筑城,囤積糧草,就可以通過大軍。
李慢侯搖搖頭“這怕是不容易。乃蠻部名附契丹,實則獨立,未必肯讓你的數萬大軍通過。黠嘎斯人你還得去征服,否則修建部落驛站。你經過這些土地,可能需要輕裝而行。不然很難順利!”
耶律大石點點頭,但他還是想試試。前幾年之所以沒試,不是想不到,而是沒有人。筑城、守城,這些都不是草原民族契丹人擅長的,他手里的燕云漢兒數量不足,無法維持數十座城寨。但現在不同了,蕭滅女真帶去了上萬漢兒軍,而且他跟大宋也達成了協議,大概是擔憂燕王在北方做大,大宋朝廷同意將已經歸附大宋的數百歸明人官員和數萬燕云漢兒交給大石,并支持大石在臨潢府建都。
這些托庇在宋朝的歸明人絕大多數都是燕云漢兒,他們的生活過的并不好,遭受歧視,被人排擠,生活困頓。這些人早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