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院里帶出來,做了妃子。撻懶得到了長女趙佛佑,訛魯觀得到了次女趙神祐,后來訛魯觀被兀術誅殺,趙神祐跟他的子嗣留在遼陽,被撻懶送給了李慢侯交換燕京俘虜。如今趙佛佑也被兀術送還給燕王,跟三個皇帝的家眷一并送了回來。
這些外孫顯然不可能得到大宋臣子的認同,如果不能給他們留下龐大的私產,并有人保護他們,這些孩子難說能活到成年。無法直面羞辱的大宋文臣,會有各種辦法弄死他們。
所以趙構才想到用退位,換取臨安府封地,讓燕王的私生子繼承封地,從而照拂這些孩子。趙構遲早會死,可他兩個好容易逃生的女兒還要繼續活著,幾個外孫、外孫女將來也要娶妻生子和嫁人,這些是他能留在世間唯一的痕跡。
趙鼎作為一個正直的傳統文官,他本能反感這些權謀,如果是秦檜的話,絕不會排斥,趙鼎甚至懷疑,這些操作本身就是秦檜活著時候操作的。但這是趙鼎能想到的,最好的解決辦法了。
如果不答應,趙構改而扶持宏圣長子的話,那就更麻煩了。他幾乎能想到,新君登基,天下大亂的場景。宏圣長子為了得到中下層官僚的支持,大打削藩這樣激進的旗幟,到時候燕王南下,江藩渡江,西藩自立,天下必然大亂。而淵圣太子,主張恢復祖制,或許還有杯酒釋兵權的機會,至少不會天下大亂。
因此趙鼎認了這個他很不喜歡的陰謀,如果他不認,他死不足惜,但死了沒有價值,因為換一個人肯定還會這么做。比如張浚,張浚被流放廣西,可沒閑著,在哪里擁兵十萬,權勢滔天,這些趙鼎不但知道,而且本就是他跟皇帝和張浚的密謀。跟他相比,張浚更是一個做事情不留余地不惜一切的瘋子。
所以趙鼎離開皇宮之后,不久就密會留在臨安的淵圣太子,果然,淵圣太子并沒有感到驚訝,顯然他比趙鼎更知道這些。恐怕吳國公主甚至趙構皇帝,都已經跟淵圣太子達成了某些秘議,他這個宰相現在才知道,是因為需要他負責執行了。
滅金已經不是一個可能的問題,而是一個必然的結果,為了獲得燕王支持,趙構這個皇帝都不惜退位,淵圣太子要當皇帝,顯然僅僅是給燕王私生子一個臨安府是不夠的,趙鼎很擔心淵圣太子出賣了太多國家利益。
“不知太子如何酬勞滅金之功?”
賣國,也一定有理由的,不能說賣就賣。賣給燕王的,自然最好是用酬軍功的方式。
淵圣太子道“燕王以位極人臣之巔。除了裂土,無以酬功!”
趙鼎皺眉,他就知道是這樣。
“不知太子,打算封燕王何地?”
不知道這個太子為了皇位,會賣多少國土。
淵圣太子道“倒也不算封地,而是移鎮。燕王將歸還河東路、河北西路兩路于朝廷,改移廣南東西兩路。”
趙鼎松了一口氣。廣南兩路,也是邊地,比過去的燕云十六州還不如。有價值的,不過一個廣州港口而已,其他地方,土司林立,十分難纏。河東路河西路,卻是中原根本,雖然如此殘破,燕王治理的也不像樣,人口不足兩百萬,但依然比兩廣路稍多,最近有據可查的廣西人數不過二十四萬戶,一百萬人,廣東路比廣西路更少,只有五十一萬多戶,不到八十萬人。
而且還是邊地,民情復雜,元豐時期,先后有儂智高叛亂,安南人入侵。征討起來十分困難。讓燕王坐鎮這里,雖然不是什么好事,但比燕王控制河北要好很多。尤其是當大宋還都開封之后,燕王控制河北,隨時能兵臨開封城下,皇帝和朝廷怎么能安心。能用兩廣換河北,看來這個太子并不糊涂。
只是趙鼎擔憂“燕王肯換地?”
在趙鼎看來,任何一個對天下有野心的藩王,都不會用中原的封地去換南方的土地。用河北換江南還差不多,換兩廣,是燕王這樣的人能做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