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色尼王巴赫拉姆沙不可能不同意,因為燕王開出的是一個讓他無法拒絕的條件。
燕王要求通商,這不算什么條件,之前已經答應過了。現在每年宋商都從海路將大量的旁遮普物產帶走,留下的是數以百萬計的金幣,帶給他的則是近百萬金幣的商稅。
短短幾年時間,旁遮普的生產力就被激發出來,這里盛產的棉布,甚至能夠向大宋進行傾銷,畢竟大宋的棉紡織業才發展了不到十年,棉花種植規模跟印度不是一個級別,就好像印度人的絲綢生產,也無法跟宋朝相比一樣,而印度人學會桑蠶已經好幾百年了。
不但進口印度棉布,還進口印度原棉和棉紗。山東、上海一帶的棉紡織工業方興未艾,原材料一直很短缺,沒有一個極高供應彈性的原材料產地,在棉紡織業高速發展的過程中,生產成本將會劇增,甚至導向生態崩潰而無法持續。因此印度這個最大的棉花產地,能帶給宋朝一個穩定的棉紡織工業發展的環境,印度原棉擁有極高的貿易潛力。
不過印度棉花是短絨棉,只在最早引種的上海周邊種植,山東使用美洲長絨棉,而且山東紡織工匠把麻紡織工業的水力機器引入了棉紡中,這種改造后的機器,可以紡長絨棉,但對短絨棉暫時無法加工。
所以宋人希望在印度推廣長絨棉,帶來許多種子,需要伽色尼王支持推廣。沒有政權的干涉,一個物種的推廣速度極其緩慢。
伽色尼王還需要為燕王特使一處官舍作為常駐府邸。燕王特使解釋自己的使命是維護跟伽色尼王國的友好同盟關系,確保伽色尼王不會背約。同時負責保護往來伽色尼王國貿易的宋商利益,他將在這里停留五年。
一開始巴赫拉姆沙還以為這是燕王派來的沙黑納,契丹人就向被征服的屬國派遣這些沙黑納,負責監督屬國按時稅賦,在伽色尼這里也有。不過沙黑納什么事情都不管,只要按時納貢,從不干涉屬國統治。最后談完才知道,燕王有的是錢,根本不從屬國收稅。只求通商以及取經。
是的,特使告訴巴赫拉姆沙的,就是燕王派他來印度取經,取的是佛教經卷。巴赫拉姆沙需要便利,因為巴赫拉姆沙剛剛攻占的巴特那,就控制著佛教圣地那爛陀寺。被犀那王朝滅亡,并占據了大部分國土的波羅王朝,是最后一個佛教王朝。波羅王朝時期,是那爛陀寺最后的輝煌,此時那爛陀寺還保存完整,或許要不了多久,就會被不斷涌入的突厥民族毀掉。李慢侯希望能將那爛陀寺積累上千年的浩如煙海的文獻資料搶救出來,不管怎么說,這都是全人類的指揮。
巴赫拉姆沙又不信佛,他才不在乎呢,特使要那些佛教經卷,給他就是了。就是要燒了那座寺廟他都不在乎,反正現在也沒多少人信佛了。是印度教的話,他還得考慮一下無窮無盡的印度教信徒的想法,即便如此,他上次東征,也搶奪了不少印度教寺廟。不知道這些印度人是怎么想的,白花花的銀子,黃燦燦的金子,自己舍不得吃用,都捐給寺廟,搞得寺廟里的庫房比他的國庫還滿。
他只搶了三座大寺,結果讓他搶到了三百多萬金幣,和一千多萬銀幣。巴赫拉姆沙不知道的是,如果他能找到這些寺廟的密室,可能收獲到上千萬金幣(四十噸而已),后世印度的古老寺廟里,動輒開挖出儲藏上百噸黃金的密室。有一些學者估計,印度的寺廟里儲藏的黃金總量可能高達四千噸,而美國政府的黃金儲備也不過八千噸而已。
特使還代表燕王,要求巴赫拉姆沙如果控制阿富汗地區的話,必須保證商路的安全,并允許大宋商人,通過印度前往中亞貿易。
這條突厥大道的打通,也將陸地絲綢之路跟海商絲綢之路聯系在了一起,有沒有利益,沒試過還真不知道。
巴赫拉姆沙一口答應,能不答應嗎,他現在縮在印度,做夢都想打回去。燕王提出這個要求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