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這次大捷,李靖當然擔憂李臣一統密河勢力。可是這次大捷之后,他就擋不住李臣擴張了。
李靖跟東洲豪強的合作,是有規矩的,戰利品都是按照出兵多寡分配的,否則他根本調動不了十萬大軍。
這個規矩是他統治東洲的根基,不敢違反。但李臣是出兵最多的,可以分配到很大一部分俘虜。分到這些俘虜,即便李臣不征服他的那些混血兄弟,依然會膨脹起來。
如果李臣肯放棄分享俘虜,那么李靖就愿意讓李臣重新征服那些不服他的兄弟,重新統一李逵集團。這樣李靖可以得到上萬戰俘,他的力量會繼續增長,不至于被李臣比下去。
大娘子笑道“妾替家兄謝王爺賞!”
雖然說是請封,但李靖如今的獨特地位,讓他的請封,基本上不會被拒絕。
詳細的戰報三天后才送過來,因為李臣擊潰敵人主力之后,派兵追擊他們的騎兵,將他們遠遠的趕到了北方,然后對那些逃不掉的步兵進行了持續的追捕,最后總計俘虜了五萬步卒。
而這一帶是敵人的心臟地區,因此還俘虜了大量婦孺,這一戰奪取了超過十萬人口。
情況比李靖設想的最好的結果更好。
“此戰過后,七火部元氣大傷,至少三年不敢南下。五海以南,再無生番!”
七火部,正是漢海都護府最大的敵人。漢海都護府在東洲的敵對勢力很多,甚至一些征服者家族都是這種敵對勢力之一。假如他不是跟李逵聯姻,李逵這種豪強很可能會成為他最大的敵人之一。
七火部,是東洲大平原中部地區一個部族聯盟,由七個部落組成,但主要部族是三大部落。他們每年夏天舉行七色火焰會盟,商討通婚、圍獵、戰爭事宜。推舉四位酋長為首領,帶領他們進行大規模行動。
因此每年夏秋他們都會對周圍部族進行劫掠,或者參與圍捕野牛群的活動。這種會盟,跟圍捕野牛密不可分,可漸漸發展出戰爭機制。尤其是這些年來,漸漸成了一種常例。他們每年夏季會盟之后,北上圍捕野牛之余,還會南下劫掠中南部部族。
由于中南部部族已經臣服漢海都護府,因此這種劫掠就將漢海都護府卷了進來,于是這些年,每年漢海都護府都會組織反擊。勝多敗少,但每次都無法徹底消除這種威脅。來年七火部會盟之后,又會卷土重來。
之所以這么難對付,就是因為七火部是漢海都護府目前接觸到的,東洲地區最像游牧民族的部落。他們不知道從什么地方學會了養馬和騎馬后,徹底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方式。原本他們只生活在劍湖周邊地區,往北不超過五大海子,往南很少越過刀河。
劍湖,是一座小湖,番人稱之為尖刀湖,翻譯的問題,漢海都護府稱之為劍湖;七火部三大部族之一稱作尖刀部的大部就生活在劍湖周邊。劍湖南方有一條連通的大河,就被命名為刀河。其實就是北美的明尼蘇達河。
因此七火部以前的生活區域,基本上就集中在明尼蘇達州地區,很少超過這個范圍。但他們學會騎馬之后,活動區域迅速擴大。往北越過五大湖區,深入加拿大的密林平原中,往南侵入了密河流域(密蘇里河),跟密河李氏發生沖突。
李靖來東洲不久,李氏和七火部就多次沖突,一度七火部甚至被李逵征服,但那種征服雙方理解完全不同,七火部認為是給李氏一些財務,換取李氏允許他們進入南方獵場圍獵,李逵認為七火部應該是他的臣屬,必須聽他號令,不同的理解讓他們沖突不斷,但最終發展到大規模戰爭,則是李逵試圖扶持他跟劍湖部一個女子生的孩子奪取劍湖部酋長之位引發。李氏之所以極力支持漢海都護府北伐七火部,最大的原因就是這場長達五年的戰爭,是他們引發的,并且七火部南下,密河流域首當其沖。
李靖眼里,并不覺得七火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