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主要就是跟結盟的英法神圣羅馬帝國做生意,換取貴金屬,然后去東洲采購瑪雅人的彩棉、漢人的羊毛輸送回歐洲又賺一筆。
本來他們還可以換取歐洲的手工產品從非洲換取黃金,可如今宋人直接在西北非建立了商棧,加納被宋人百家勢力集團壟斷,歐洲的手工產品可以說基本退出了西北非,這里的黃金自然也不會進入歐洲。
這也是最英法打擊最大的地方,他們無法從非洲換取黃金,進入東洲就只能淪為配角。他們更多扮演的是地中海集團的供應商角色,他們更多是將法國的手工產品輸送到地中海,通過地中海勢力,賣到東羅馬帝國和黑海地區。可這樣的貿易路線,即便沒有大航海運動,也不受影響。
在通往東洲的航道上,英法集團沒有任何優勢。一旦從英法出航的商船,只能將產品輸送到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港口,在這里跟地中海勢力貿易,換取金銀接著橫渡大西洋,事實上就無利可圖了。在這里的貿易利潤,絕大多數都被地中海集團攫取,導致出現不少英法商船甚至是空船前往東洲,用貴金屬交換商品。這條橫渡大西洋的艱難航線,對他們來說,越來越無利可圖,商船數量銳減。
對外貿易的下降,影響到的是英法城市的發展,他們作為一個東洲貿易的開拓者,卻越來越像一個先烈,快要被擠出大西洋貿易。隨著貿易萎縮,他們的城市發展也在萎縮。
不像葡萄牙、西班牙,雖然他們在大航海時代沒能引領時代,可是他們的地理位置卻占盡了便宜,西歐和南歐地區的船隊,都會從他們這里出航,因此這兩個國家的港口快速興盛起來。葡萄牙的里斯本、卡斯蒂利亞的拉克魯尼亞等港口,都紅火起來。
面對這樣的窘境,英法城市聯盟能做什么嗎?什么都不能!
因為作為城市的主人,商人階層,是一個沒什么主人公意識的群體。這件事其實是需要有見識的政治家去做的,就像十四十五世紀的英國征服那樣,他們開始看到毛紡織業的利益,不希望英國只出口羊毛,開始行政推動毛紡織工業發展,他們引進優秀的佛蘭德紡織工人,并且規范出口貿易,建立嚴格的檢查制度,對于不合格的毛呢,寧可銷毀也不讓流出英國。結果英國毛呢很快就成了優質毛呢的代名詞,壓倒了佛蘭德和佛羅倫薩產品。
但是此時的英國還不具備這種條件,政治家是一群諾曼軍事貴族,通過諾曼底征服統治了英格蘭,人口不過兩百萬人,不具備發展手工業的人力資源,上層跟下層的觀念差異巨大,大貴族們甚至不會說英語。這樣的統治集團,是無法帶領英國產業前行的。
法國雖然看似條件更好,人口一千萬左右,放在全世界也可以排進前三,僅次于中國和印度。這樣的人口規模,也確實支撐起了歐洲最齊全的手工業,但優勢產業在大航海時代沒有用武之地,絲綢產業還沒有出現,紅酒在歐洲之外不太流行。大航海時代,大宗貿易無非是絲綢、棉布、香料和瓷器等產品,法國人一樣都不占。
而且法國王室其實也不具備帶領法國產業升級的條件和能力,法國雖然比英國稍強,但這是對于將整個法國看做一個政治實體來看的,但法國并不是一個中央集權國家,國內諸侯林立,這幾年法國王室用各種手段加強王室領地,也不過是控制了法蘭西島地區,控制的法國領土連五分之一都不到,甚至不如英國王室領有的法國領地廣大。
由于兩個國家都缺乏一個強力政府來改善產業,商人集團自己是辦不到的。加上商人的動機是賺錢,而不是產業興邦,他們控制城市,也只是為了更好的賺錢,不排除商人群體中有政治家,但絕對不是主流。大多數商人,都不會有什么主人翁意識,不會像貴族那樣,對領地有產權意識。
所以當城市不能賺錢的時候,英法商人群體想到的,不是推動城市發展,而是詛咒這座沒有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