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資格繼承王位。繼承燕王基業,他就有進一步逐鹿中原的資本,這是圍繞在他周圍的政治集團給他設計的未來。
所以他身在東洲,心卻始終沒有離開中原。所有人都在等著一個人的生死,那個叫做李慢侯的家伙,怎么還不死呢?
越來越多人確信,只要李慢侯這個活曹操一死,中原的天地一定會風云變幻。
就連趙宋集團內部都對此確信不疑。趙構也沒死,可是朝廷官僚集團真不希望他死。就好像李慢侯扶持起來的東藩官僚集團,也不希望李慢侯死,至少不希望他太早死一樣。
趙構一死,大宋朝廷的淵圣集團和建炎集團必然爭位,內戰可能都會發生。趙構不死,朝廷就能保持一個核心,只要李慢侯先死,繼任者哪怕是曹丕,朝廷也有一戰之力。可趙構如果先死,朝廷內亂,東藩勢力南下,就擋不住了。
趙構和李慢侯比拼壽命,似乎也成了一種政治斗爭。
東藩集團內部,也是分裂成幾大勢力。
長子李靖經營東洲,次子李康無心權力,幼子李炎也逐漸長大,紹興十七年生的他,如今剛剛十歲。雖然自幼接受最良好的教育,可惜沒有表現出一絲雄主的氣質。李炎腦子很聰明,聰明到十來歲竟然能夠讀懂一些哲學著作,而且是最晦澀難懂的認識論類的哲學著作。趙家人的聰慧在他身上展現的淋漓盡致,可李慢侯的那一半血脈,他似乎沒繼承多少,他文氣過剩,剛強不足。盡管李慢侯安排了武師教他練武,可練不出一顆好膽,他從小膽小,聽到雷聲就睡不著覺,而且一直到十歲,他都不敢一個人睡覺,母親不陪著,就睡不著。
這似乎是天性,李慢侯曾經也試著狠心磨煉他,不顧他哭,讓他一個人睡覺,可是他真的可以撕心裂肺的哭一夜,他哭,他母親也哭。一個丈夫,一個父親,李慢侯并不是一個殘酷的人,他也受不了這個。
于是退休之后,他就放棄將幼子培養成雄主的念頭,放手讓李睿這樣的職業官僚接管東藩政權。
諸子爭位,這點李慢侯并不是很擔心,一個穩定的政權,靠的從來不是個人克制野心,只能依靠制度,來規范傳承。
一個好的政治制度是什么,誰也說不清楚,但最基本的,這個政權的傳承一定要穩定。一個政權,如果連穩定傳承都做不到,肯定不能說是一個好的制度。
世界各國,各個種族都在嘗試,中國人歷史最久,經驗最豐富,而且都記載下來,供后人借鑒。
中國人吸收前人經驗教訓,不但改進,打造出了各種各樣的奇葩制度。這些都是試錯,許多都產生過嚴重的后果。比如春秋戰國時期的晉國,由于出現過諸子爭位的內亂,晉國中后期實行公子流放制度,晉國君主所有的兒子都會被流放到國外,然后等老君主死后才能回來繼位。這產生了兩個后果,一個是流亡的晉國公子會借助外國勢力幫助爭位,比如晉文公就是在秦穆公的幫助下繼位的。另一個后果則是晉國公族勢力衰敗,最終導致趙魏韓三家分晉。
還有因為擔心權臣篡位,五代十國時期,偏安廣東的南漢政權,甚至出現了奇葩的太監官僚集團,這個國家的所有官員必須是太監,想當官先自宮才行。
當然宋朝的成功掩蓋了一些問題,實際上宋王朝的重文輕武,同樣是一種代價高昂的政治摸索。比南漢政權好不了多少,南漢政權閹割的是官僚的身體,趙宋政權閹割的則是官僚的精神罷了。
而讓南漢政權、趙宋政權做出這樣的舉措的,則是五代十國時期嚴重的權臣篡位問題。趙家人自己都是通過黃袍加身篡位的,當然要防范了。于是造成權臣做大的唐末藩鎮制度,就被宋朝廢棄并嚴防死守,可沒想到他們最終還是遇到了這個難題。
這個難題怎么解,李慢侯都不知道。這超出了他的知識和經驗,他甚至無法阻擋一場他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