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棱堡的交叉炮火,讓攻城變得幾乎不可能。
勸降、許以厚利、強攻,用計、挖掘地道,招數都用遍了,卻始終無可奈何這座堅城。在揚州浪費了兩個月時間,綦業不敢僵持。留下五萬大軍圍困揚州,十余萬主力繞過揚州。
長江中下游的航道,確實被東藩水師控制了,朝廷的水師集結在明州,并沒有北上,似乎放棄了跟東藩水師爭奪長江入海口。這讓綦業的大軍可以南下上海,但健康和鎮江都在張浚手里控制著,讓綦業不敢貿然摔主力南下。只向上海方向派遣了五萬大軍,十萬大軍吞并長江沿岸。
上海的十萬大軍,根本無法奈何韓彥直統領的宋軍主力,此時光是在秀州,韓彥直就屯兵二十萬。臨安府還從其他地方調來了十余萬部隊,大量新兵還在不斷被組建。如今的大宋是一個人口一億三千萬的龐大國家,能夠武裝起來的兵力,遠超兀術南下的時候。
戰爭似乎陷入了僵局。
綦業不敢不吸取金兀術的前車之鑒,他也不像兀術那樣,以搶掠為目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派兵孤軍深入沒有什么意義,反而容易被斷了后路。在不肅清后方抵抗的情況下,綦業不打算帥主力過江。
肅清后方是很難的,不少地方都進行著激烈的抵抗。大多數地方的抵抗,自然不可能跟當年抵抗金兵相比,比如北方三鎮,當年都長期抵抗金軍,這次兵不血刃,派幾個使者去就招降了,黃河以北曾經經歷過東藩府長期治理,這里的土豪跟東藩土豪一樣,而且經濟聯系緊密,河北土豪的出產,都是通過東藩控制的港口出口的。
由于成功招降了開封的淵圣太子,京西地區也都很快投降。這一帶的人口,早就不是當年的結構,兀術曾經長期駐扎這里,當地人口絕大多數都是后來的移民,正是淵圣太子坐鎮開封期間恢復的。
但是兩淮地區卻有不弱的抵抗,尤其是徐明家族控制的滁濠真州地區。滁濠地區山地眾多,這里民風比較彪悍,百姓比較窮,因此培育出了當兵的傳統。徐明家族將大量山民武裝起來,不斷派到真州地區駐防,防止東藩軍從揚州過江。綦業只要冒險從瓜州派兵過江,真州的徐明集團就能切斷他的后路。
雙方多次交戰,滁濠軍始終死守城池,導致綦業很難受,打又打不下來,繞又繞不過去,加上揚州還在抵抗,這讓他不得不將大量兵力部署在揚州到瓜州一線,威脅著交通線暢通。
拖了三個月,速戰速決的計劃就算徹底失敗了,綦業也知道短期內不可能取得戰果。
開始將主要精力放在招降上。淵圣太子趙諶是一張王牌,作為大宋皇位繼承的最有力爭奪者,有大批宋朝文武支持他。雖然因為他的投降,導致大量官員對他失望。可也有不少人選擇繼續跟隨他,畢竟面對積威甚深的燕王勢力,許多官員早就覺得天下該歸燕王了。
于是三個月中,江北大半州縣都選擇了投降。剩下的一半中,除了滁濠藩鎮這樣的死硬派之外,絕大多數都是墻頭草。他們既不投降,也不抵抗。擺明了一副誰勝歸誰的態度,他們不接受招降,關閉城門,但又不招募士兵,進行反擊。
綦業陷入兩難,他本以為能成功取勝呢,為了這一次偷襲,不惜將自己至于不利的道義境地,就連粘罕當年南下,都有借口,而東藩卻完全沒有任何理由,為了保密,對任何勢力都沒有任何透露。
直到此時,當看到南宋朝堂已經恢復秩序,綦業直到突襲失敗了。取得的戰果不算小,甚至比綦業估計的還要大很多,因為所過之地,至少一半州縣投降,這是他之前沒想到的。但有那么多州縣頑強死守,同樣是他沒想到的。綦業最初的計劃中,并沒有逐步蠶食的任何打算,他以集中兵力迫使趙構讓位為戰略目標。
滁濠地區的堅守,讓綦業無法通過大運河持續運兵運糧,荊襄地區的死守,讓他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