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己發明的定裝子彈步槍,紙殼子彈的威力事實上并沒有線膛步槍大,結果反而是法軍給白女真軍隊造成的傷亡更大。當排隊槍斃的白女真士兵,被法國人射程更遠的線膛步槍一層層剝皮一般射倒的時候,白女真人后裝紙殼子彈步槍的射速優勢根本無從發揮,在東歐跟女真帝國滑膛槍作戰時候的優勢,蕩然無存。
幸好白女真的炮兵足夠優秀,大量使用的炮兵集群,讓這場戰爭成為炮兵的表演舞臺。
至于騎兵,這一次反而回光返照般的發揮出色。不是曾經給周邊國家帶來恐怖記憶的白女真騎兵,而是法國騎兵表現出了高超的技術水平。不是因為法國擁有騎士團傳統,主要是法國騎兵經驗豐富。在殖民北非的過程中,法國人在廣袤的北非沙漠戈壁上,跟當地的柏柏爾人騎兵進行了長期作戰,互相學習戰術,讓法國騎兵技術革新的非常快。
法國騎兵非常能夠抓住戰機,當在對射中,白女真步兵方陣出現混亂,法國騎兵能立刻孤注一擲的投入兵力撕開缺口。重裝騎兵時代已經過去,法國騎兵也不裝備鎧甲,甚至大多數連胸甲都沒有,是純粹的輕騎兵。但他們卻采用重騎兵戰術,采用密集沖鋒陣型,可沖鋒的馬槍卻大多換成了馬刀。靠的是人馬合一的力量來沖垮敵人,然后馬刀開始收割逃跑的敵人生命。這種戰術,在北非屢試不爽,打的騎術高超的游牧騎兵潰不成軍。
盡管戰術上不斷獲得勝利,可法國人卻節節敗退。跟歷史上的普法戰爭一樣,法國士兵表現出了高昂的戰斗勇氣和精神,也在戰術級的作戰中取得了不少勝利,并且給普魯士軍隊造成的傷亡更大,但法軍在戰略上卻不斷失誤。白女真人用炮兵配合步兵、騎兵,將法軍切割成幾個無法配合的集群,然后不斷收縮包圍圈。
最終將五十萬法軍主力,分割包圍在洛林高原兩處不同陣地上,一旦法軍主力被消滅,法國就戰敗了。
法國組織了多次救援,都被白女真大軍擊退,似乎普法戰爭的結局要提前發生。這時候百年仇家英國人突然參戰了,規模不大,但十分精銳的英國陸軍登陸法國,這主要給了法國人極大的心理支持。
不足十萬的英國募兵,沒能阻止法軍主力被白女真殲滅的命運,在彈盡援絕的情況下,五十萬法軍選擇了光榮投降。但英國給法國帶來了希望,以及大量物資援助,讓法國人能夠進行二次動員,武裝新的部隊。
大戰進行到第二階段,法國開始了衛國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