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人和白女真人手中,廣大斯拉夫人都是農奴,而且是歐洲最晚結束農奴制的地方。這里的斯拉夫人赤貧,沒文化,而且對上層充滿仇恨。
伏爾加斯拉夫人和女真人仇殺過后,人口下降一半,但卻將女真族群滅絕。戰爭中,白女真控制的東歐三大公國躲過了一劫,戰后,這股種族仇殺迅速蔓延到諾夫哥羅德等公國。斯拉夫人先沖擊這里的女真人莊園,接著沖擊一切莊園。史稱斯拉夫大暴動。
斯拉夫大暴動之下,女真人徹底從這一地區消失,不是逃到女真帝國境內,就是被屠殺殆盡。白女真人口眾多,而且很容易隱藏在斯拉夫人中,因此上層大量遷徙,底層融入斯拉夫人中。
波蘭接受了數百萬東歐白女真,讓波蘭進一步成為白女真民族聚居區。但波蘭白女真人口依然是少數,主要人口還是波蘭人。只是這里沒有出現大范圍的民族仇殺,因為波蘭已經是一個完成工業化的地區,大半人口居住在城市,廣大鄉村莊園,早就成為自耕為主的中小農場,人口不多,白女真地主的比例更大。他們成功保住了以土地為主的資產。城市里的白女真族群已經破產,以前他們是城市商人、軍人,如今跟其他波蘭人一樣,是無產階級。
德意志地區也差不多,不同的是,鄉村社會,除了是自耕的白女真農場主外,也有大量德意志農場主。城市里白女真商人也好,德意志商人也好,都大量破產,這里的主要矛盾,不是民族矛盾,因為財富和資產已經不在按照民族劃分,大資本家控制了一切,中產、無產全都破產。
法國希望德意志和波蘭拆分為兩國,英國希望波德繼續作為一個整體。但這兩國,既沒有按照法國那樣分裂,也沒有像英國希望的那樣迎回白女真王族。早在波羅的海聯盟時期,這里的城市就有聯盟文化。大量波德城市迅速聯系起來,他們不歡迎皇帝回來,而是建立起瑞士那樣的城市聯盟國家。
白女真這個名字從國家消失,不但國家不再以白女真命名,連白女真族群自己,都不在提這個名字了,而是融合進德意志和波蘭族群之中,在波蘭的白女真就是波蘭人,在德意志的就是德意志人,主要以地域劃分,而不是血統和文化。
但白女真帶給這個地區的軍事文化并沒有消失,跟傳統的日耳曼軍事文化一起,成為核心文化,比普魯士更加崇尚勇武,比女真勇武文化更加重視紀律。
取代皇權統治的,雖然是城市議會組織,建立了國家議會,以城市為單位,派遣代表。但選舉出來的總統,卻是戰爭中的將軍。
國家的名字,則繼承過去的波羅的海聯盟名字,叫做波羅的海共和國。認為本國依然是一個以波羅的海沿岸地區組成的國家,波羅的海依然是這個國家的最重要海洋。
這個共和國當然也帶有強烈的波羅的海聯盟時代烙印,波羅的海聯盟時期形成的商業文化,一直以來也沒有消失過,大量城市始終保持著波羅的海聯盟時代形成的管理方法,城市由市政廳和城市議會管理,國王能任命的只有城市衛戍部隊軍官。這個傳統,也是這個國家能夠在崩潰后沒有瓦解的原因,因為組織始終在城市中存在。
但是共和國中央政權,卻非常的虛弱,比之前的帝國政權更加弱勢。各地城市自主性極強,鄉村依附于城市,形成數以百計的割裂區域。互相之間利益不同,圍繞是否要承擔賠款義務爭論不休。
共和國政府也非常弱勢,外交部門不敢向英法說不,只能寄希望于英法之間的矛盾,讓他們維持下去。法國人不斷劫掠德國資源,英國對此十分不滿。
有識之士開始尋求外部支持,最強大的外部力量,當然是東亞帝國。所以他們也不敢跟東亞帝國說不還錢了,相比于一百多億的賠款額度,欠下的十幾億外債,只是一個小數字。
此時債權國政府,也商討出了結果。三大帝國政府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