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開中法規定,商人把糧食和其他軍需物資運到邊境,用軍隊給出的收據,和官府換取換鹽引,這既解決了軍需物資供應,老百姓也不用背著糧食千里迢迢服役,商人又獲了利,可謂一舉三得。
正是由于開中法的推行,土地貧瘠,竭豐年而不足食的山西人,踏上了走西口的商路,在西口以東,另一個重要的通商要地便是張家口。
雖然葉湛推行的折色法與李信廢除鹽引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晉商,但晉商仍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牢牢把持著對滿蒙的貿易。
李信提到的范永斗,是晉商之首,常年盤踞在張家口,其余七人與范永斗,在清軍入關之后,合稱滿清八大皇商。
早在明朝初年,范家就在張家口和蒙古做生意,歷七代,傳至范永斗時,已成了張家口對滿蒙貿易的最大漢商,時人稱其賈于邊城,以信義著。
努爾哈赤素來善待晉商,到了范永斗這一代,范家已經和滿清的利益捆綁到了一起,鐵器、火藥、火槍、軍事情報源源不絕的從關內,經晉商,輸往關外,滿清也越發的倚重晉商。
根據史料記載,滿清所需的部火藥、八成糧食和超過六成的金屬由晉商,甚至京畿情報,細致到每個關口的守將姓名、士兵數量和裝備清單,晉商都可以。
這簡直是細極思恐了。
皇太極曾在寧遠戰敗之后說過,他不畏懼袁崇煥,最擔心的是明朝邊防嚴查商人越境,生怕晉商徹底中斷交易,這關乎到滿洲的生死存亡,就在崇禎下令封鎖邊關之后,范永斗和其余七家晉商依然坐鎮張家口,向后金轉運物資,史載與遼左通貨財,久著信義。
后滿洲數度入寇,掠得大批財貨人口,不再完依賴于晉商,但晉商的重要性依然存在。
李信讓范永斗等人回來,是給他們一個回頭是岸的機會,只要愿意與滿蒙割斷聯系,他可以即往不究,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張家口距離北京有五百里,而蕩寇軍兵力不足,只能勉強守著北京,沒法進取,連居庸關都沒控制,更別說把手伸到張家口,否則早就帶兵殺到張家口,把八大晉商抄家滅族了。
這日,范永斗收到了北京山西會館的緊急來書,在張家口自家豪宅里,約見王登庫、靳良玉、王大宇、梁嘉賓、田生蘭、翟堂與黃云發等七大晉商。
“大哥找我們來,是什么事?”
范永斗年齡最大,家業最大,在晉商中被尊為大哥。
身著旗裝的丫鬟剛剛上了茶,并給各人點上煙,性急的王大宇率先問道。
“你們先看看吧。”
范永斗把山西會館的急信傳遞過去。
七人相繼傳看,屋內的氣氛陡然凝重起來。
“諸位以為如何?要不要去北京?”
范永斗向下問道。
席間默不作聲,每個人都哼哧哼哧的抽著煙,很快,屋子里煙霧燎繞。
李信的要求,形同于最后通碟,要么回歸漢人懷抱,免得大清被滅之后不得好死,原本晉商從來不擔心大清滅亡的問題,但是多爾袞挾十九萬大軍進攻北京,死傷達七萬之多,吃了自努爾哈赤建國以來最大的一場敗仗,晉商就不能沒點想法了,至少會反思與滿清是不是走的太近?
做生意的唯利是圖,通常會為自己留點退路
可是李信的意思傳達的很清楚,與滿蒙斷絕往來,撤回北京,那么,不能與滿蒙做交易,損失的巨額利潤誰來填補?更何況李信的力量只在北京周邊,沒法接應他們,憑他們自己的力量,要想在滿蒙的眼皮子底下,把巨額家產運回北京也難如登天。
范永斗不急不忙,蹺著二郎腿,背靠著太師椅,半瞇著眼睛叭達叭達抽煙,品著煙草的香氣,好一會兒,才磕了磕煙鍋,有丫鬟會意的接過,倒去煙灰,重新裝上煙絲,點燃遞回去之后,才慢悠悠道“據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