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九月二十五號,中秋佳節倏至。
中秋又稱月夕、仲秋節、八月節,最早的中秋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時達到巔峰,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
歌頌中秋佳節的名篇有很多,早在魏晉樂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寫過“仰頭望明月,寄情千里光?!?
當然最出名的莫過于北宋時期,大文豪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薄暗溉碎L久,千里共嬋娟?!?
這首宋詞流傳至今,依舊經久不息。
到唐代,中秋節開始成為固定的節日,傳說唐玄宗夢游月桂宮,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間才開始盛行過中秋節的習俗。
及至明清兩朝,更是盛行不衰?!捌浼拦灡貓A”,各家都要設“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京都歲華記記載“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宮符象,符上兔如人立,陳瓜果于庭,餅面繪月宮蟾兔,男女燒香肅拜,旦而焚之?!?
西湖游覽志余記載“是夕,人家有賞月之宴,或攜柏湖船,沿游徹曉。蘇堤之上,聯袂踏歌,無異白日?!?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
平海小城的秋意也漸漸濃郁起來,秋蟬也在林間使勁叫著,月亮也飽滿了起來。
中國大部分城市里面節日氣氛顯然是沒有農村里濃郁,但過節的時候人情往來還是少不了,走家串戶送月餅送桂花蜜,總得來說還是洋溢在節日里。
中秋的緣故,全校放假,連浮老師都回城市里過節和一家人團聚了。
大病初愈的方寧也被爺爺從莊上的衛生院接回來,過節了,一直待在醫院不是很好。
整片山林浸染在楓葉紅透的秋意之中,池塘錦鯉隨著水面波紋起伏游曳,木質的涼亭又要換新的鋪蓋,稻草籬笆將整個老宅圍繞起來,門扉映襯著幾株瘦鶴的梅樹,繁雜的草間也灑落了幾個藍色瓷瓶、竹簍等小物件,秋季的花草在涼亭和鵝卵石小道里錯落有致盛開。
方寧穿著一身白衣立身其中,蒼白的臉頰沾了點紅潤,眸子也明亮了起來。
這模樣倒有翩翩少年的姿態。
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大病初愈后的方寧身體大不如之前健康,在加上屁股的傷口剛愈合沒多久,所以平時也頂多只能夠散步,想要跑步鍛煉身體是不成的,于是堅持了幾個月的晨練跑步也被迫耽擱了。
方寧堅持小跑了沒幾圈,身體就有些疲勞,氣喘吁吁的厲害,而且屁股也隱隱作痛,只得找了涼亭休息一會兒。
人都是有惰性的,一旦停下來就會不愿意前行。之所以能堅持下去,大概是因為有為之拼搏的目標或是某個人吧。
方寧又想到了和他同行的浮一白,想到她那輕快的步伐,明亮的眸,微微揚起的柔唇,心里就忍不住莫名的悸動起來。
喜歡一個人,始于荷爾蒙,止于多巴胺。這話看來也是沒錯的。
只是他對那個從生活里一閃而過的女孩還談不上喜歡,只是一種淡淡的好感,更多的是驚艷于她的美,以及那種鐘靈毓秀的氣質。
今天早上方寧和方微整理倉庫的小房間時候,翻出了一個覆蓋塵埃的箱子,沒有上鎖,打開一看里面整齊堆放了許多用黃油紙袋包裹的書籍,他們不知道是哪個爺爺留下的,也沒敢亂動,就叫爺爺進來看一下。
方解放看了一眼,就說這是二爺年輕時候買的書本,后來分家了就整理好鎖在箱子里,因為嫌麻煩也就懶得帶到那邊去,然后爺爺帶著全家離開老宅,把門鎖好,鑰匙交給小爺,這一走就是五年之久,想來這書本也塵封五年多的時間了。
方寧也明白小爺一家比他們家還懶,連自己家都懶得搞衛生,就更不用說給他們家打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