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源背負著全村人的希望來到了都京,可是到了都京后他才發現,鄉親們為他酬的那些錢實在難以支撐他在國子監里讀書,但若就此返回梁州他又覺得對不起鄉親們,思來想去,他便想到了一個賺錢的主意。
包源的啟蒙老師是包家村的一個老童生,這個老童生在年輕的時候為了生計曾經在都京的茶樓里給人說過書,后來老童生考了許多年也未考中秀才便回了包家村。
包源自幼就非常聰穎,這個老童生很喜歡教他讀書認字兒,沒事兒還給他講幾段曾經他說過的書。
包源受了老童生的熏陶,沒事兒時便自己編了幾個故事用草紙抄錄了下來,后來進了國子監后,有一個富家子無意中看見了包源所寫的一本十分香艷的“話本子”,就花錢與包源買了下來。
包源見有人喜歡他的故事,便將話本子多抄了幾本,還在話本子里附了些露骨的圖畫,沒想到竟然很快就被國子監的同窗買了回去。
就這樣,包源用悄悄兜售話本子的錢支撐著自己在都京的學業,向他買話本子的人也越來越多,他以為他會順利地參加鄉試,不料卻因為一個人的出現毀了他的一生。
這個人就是周香荷,周小姐的兄長乃是包源的同窗,周小姐大概從她兄長那里看見了包源所寫的話本子,不知道用了什么辦法從她兄長那里套出了他的名字。
周小姐大概是不好意思通過兄長向他買書,又聽說他偶爾會去聽鶯樓送話本子,有一次他去聽鶯樓送書時便遇見了周小姐。
自那以后,周小姐成了他的書迷,經常到聽鶯樓來買他的話本子。但后來這個周小姐不知道遇見了什么事兒很久都沒有再來聽鶯樓,但他那時并不差這一位“客人”,也未將這事兒放在心上。
直到有一天周小姐的丫頭來尋他,說是他們家老爺發現了周小姐房內的話本子禁了她家小姐的足,她也是想了辦法才得以出府來找他來買話本子。
包源沒想到這周小姐竟如此癡迷他的書,可是那天他手中卻沒有抄好的話本子,丫頭便想起幾日后她們要去城外的寧柏寺上香,便叫他多抄幾本在那天夜里送到寧柏寺后山的涼亭里。
包源如約去了,可他如何也沒想到,自己竟然會看見那樣的事兒……
包源簡直被他所見到的事情驚傻了,他愣在原地心里天人交戰,不知自己是應該不顧后果去救那奄奄一息的周小姐,還是調轉回頭,立刻逃離這可怕的地方。
就在他猶豫不決的時候,他已經被人發現了蹤跡,那些人兇神惡煞地想要置他于死地,他只能一直逃一直逃,從都京逃回了梁州的包家村。
后來那些追殺他的人似乎查到了他的身份,過了沒多久就追到了包家村,恰巧那時候包家村有一個名叫包原的村人因病去世剛剛下了葬,包家村的人便對那些來找包源的人說包源回到村子后受了傷,一天都沒熬過就去世了,村人已經將人下了葬。追殺包源的人在包家村守了許久也沒找到人便只能離開了包家村。
可即便如此,包源的母親怕那些人再找回來,仍然不敢讓包源露頭,他便一直躲在后山的山洞里靠母親送的祭品度日直至今日被他們幾個找到。
幾人聽到包源講述的來龍去脈均震驚不已,他們無論如何也沒想到包源就因為目睹了一場兇案,便由一個前途似錦的貢生淪為如今這個樣子。
“你可還記得,在你逃回梁州的途中有一對兒兄弟救了你。”楚繹心想起余蒙心中一直憤憤不平之事,便開口對包源問道。
包源道:“是有人救了我,若不是那位好漢我恐怕已經死了,那位好漢還因救我受了傷……”說到這兒包源十分懊悔愧疚地蹲下身子,抱著頭道:“也不知道那位好漢如何了,我當時心里只想著回家見我娘一面,想著不能不明不白的死在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