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他起身,拿起桌上的信質問道:“你的膽子不小,居然敢在奏折里夾私信?不要腦袋了是嗎?”
陳顯嚇得又跪到地上,口中連連說道:“皇上饒命!皇上饒命啊!請聽微臣一句解釋。微臣是逼不得已。”
“說!”康熙面色冷冷的喝道。
陳顯跪在地上用袖子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才開口說:“微臣開始并沒有想過要在奏折里夾帶私信,只是想把這封信的內容寫成奏折呈給皇上。
可微臣的恩師讓微臣一定要將這封信暗中交給皇上,不能以奏折的方式呈給皇上,說這樣會泄露河南那邊的消息。
恩師還說:只有這種方式將信件送上,皇上才會想到他,到時讓微臣再把這封信交給皇上。
微臣不能反駁恩師,只得以這種掉腦袋的方式將信夾在奏折中。”
陳顯越說頭越低,恨不得皇上看不到他。但他又不得不把恩師交給他的信拿出來舉過頭頂。
康熙知道陳顯的老師,是個有學識的大儒,但為人有些古板。又時常得罪人,所以被熬拜撤了官職。
這個人說起來還是他的啟蒙夫子之一,姓沈,名昌,字時安。
提到他,康熙想起當年自己最怕上他的課,每次問題回答不上來都會被罰,雖然打的不是他。
康熙聽了陳顯的話沉默了,看來這里面發生了什么他不知道的事。
貼身大太監從陳顯手中接過信交到康熙手中,康熙打開看后知道事情的原委。
原來這沈時安之所以要幫武召,是因為當年武召的父親曾求過他的命。
再加上他本身就是一個正直刻板又嫉惡如仇的人,所以沈時安才會不遺余力的幫助武召。
看過信后,康熙也知道此事的嚴重性,便暫時將此事壓后,等解決了河南的災情再處置他們二人。
可派誰去河南?這人選是個難題。災情如此嚴重,但京城這卻沒有收到任何消息。
顯然,有人在那設置了障礙。而且,此人極有權勢。
還有另一種可能。河南如此嚴重的災情,不可能是一個人造成的,整個河南省的官員應該都參與其中。
想到有這一種可能,康熙心中極為憤怒。不過現在不是生氣的時候,還是要先解決百姓的溫飽問題。
最終,康熙下旨任命沈時安為賑災錢糧官,攜帶50萬兩白銀前往河南賑災。
旨意下達時,引得朝中一片嘩然。朝中官員大部分都在心中懷疑:河南什么時候有災情了?
消息又是怎么傳進京城的?怎么之前沒有一點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