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考完試,徐蘭還要在蓉城待兩天,主要拜會一下曾經的老師,以及在蓉城的親戚,程燃的姑婆家在這邊,其實當年程燃爺爺奶奶那一輩,有的并不是蓉城人,有北方血統的,有南方血統的,當年火紅年代里“援建三線”,懷揣著“要投身到最艱苦最窮困的地方”的志向,一批批人來到了西部,進入西川盆地,甚至有的走的更遠,扎根在了山海這樣的城市里。
其實在省內很多城市的建設布局和風格都如出一轍,大到街道,工商業,居民區的布局,小到一些橋梁的護欄造型,幾乎到了另一個城市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大多都因為當年沒有什么私人房地產商,私人建設單位,負責城市建設的工兵團建筑公司,都出自同一系統,大多圖紙規劃這些大同小異的緣故。
幾十年一晃而過,一個個家族散落各處,在這個還沒有后世高速公路逢山開道遇水架橋,還沒有高速動車,發達現代化空港,依舊依靠燒煤運作的火車和在山嶺間彎彎曲曲的國道線作為主要通行工具的時代,仍然算是隔著很遙遠的距離。
走了這一圈人情,徐蘭當年在山海的高中老師,現在已經是蓉城理工學院院長的梁興平在家里接待了他們,聽說程燃考的十中轉學考試,連連豎起了大拇指,眼神里的欣賞和喜悅卻是掩飾不住的。
別看他是理工學院院長,可蓉城理工最多勉強算個二本大學,蓉城十中這種超級中學的學生,對理工學院來說簡直就是香餑餑,哪怕是十中中下游的學生,只要有十中的金字招牌,那學院可是不吝發各種獎學金的。
梁興平看著程燃,程可是雙目放光,言談之間更是道理故事一套一套來,程燃知道,徐蘭對自己這個當年的老師很是尊重,而其實師生之誼一直延續到后世很長時間,梁興平每次回山海,一大群學生都會來和老師聚會,當年的情誼,可以保持一輩子。
這樣純粹可以抗衡時間的師生之誼,在后世已經是越來越少了。
程燃記得當年遇上困境的時候,徐蘭還寫信求教過老師,梁興平回信也是厚厚的一疊。勸婚姻,勸人生,勸事業,講為人處世的道理,對他以前的學生,大抵如此。
那時候程燃始相信,有的人總會像是燈塔一樣,成為很多人的標桿。
在梁興平家,說起近些年情況,聽徐蘭說程燃初中考躍龍門進一中,山海市一中算是有名的省重點,梁興平也是知道的,說到這一段的時候,他都興奮得拍起了桌子,對程燃眉飛色舞,哪有半點當院長的派頭,“以前你母親同學會上,提起你的成績,老是抬不起頭來……我就跟你母親說過,兒子大多大器晚成,成熟起來后勁特別足,潛力特別大。你可別看我當時信上面說得特別篤定,其實心里也是沒譜得很吶……心想哎呀,要是你這個程燃真的以后沒啥出息咋辦啊……你母親最害怕你考不上大學,可不能考不上就不讀書了,要不我還是走走關系,給你安排一個專升本的路線?當時是這么想著,準備著……現在好了哇,我一語成讖,再也不用有時想起來心頭像是裝了個事兒了。”
“蓉城十中可是了不得的高中啊……怎么著,能不能考上,多大把握?”
“也不知道,試試吧?!?
“人可以謙虛,但不可以自卑……我等你的好消息!”
留兩人在家里吃了頓飯,梁興平還親自出門送他們,說是去系里面看看,一直目送著他們出門乘上車。
程燃和徐蘭上了車,透過車窗,看到梁興平還在站臺上,穿著的是質地并不算好的西褲和襯衣,好像這個曾經徐蘭的高中老師,如今的理工學院院長從來都是這么一副裝扮,而裝扮下的那副皮囊,只是在年月的推移下,越加削瘦,只是依然矍鑠。
程燃記得最后一次看他,是在十年后的醫院,食道癌手術床上,他還仍然跟徐蘭聊起人生,聊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