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朋友心里面肯定不舒服,但我為什么這么說?”
孫蕭笑容一斂,犀利道,“我們都知道歐洲童話故事《白雪公主》,大家從小就聽過,對這個故事,有什么自己獨特的想法嗎?我的一個朋友,在美國,問了她的孩子和幾個伙伴,得到的答案五花八門,有的說,‘白雪公主受到繼母虐待,她應該反抗,報警,而不是選擇逃跑。’也有的說,‘皇后騙白雪公主吃了毒蘋果,她應該要被警察抓起來,受到法律的制裁’,而我們呢,國內的孩子都覺得白雪公主的故事很美好,王子與公主肯定會幸福地在一起。可美國的孩子卻能從這個簡單的童話中看到事實的本質,敢于揭露與批判,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還有我們中國的‘孔融讓梨’,在美國的課堂上,被批駁得體無完膚,美國的孩子說‘這個故事鼓勵主觀武斷,剝奪了民主,這是錯誤的做法’!
“他們說‘扭曲自己的欲望去贏得贊揚,這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行為’!你們看,當我們還在宣揚謙讓、隱藏自己的欲望時,美國的孩子卻意識到這項舉措不民主,不值得推崇。”
“美國老師對培養孩子批判性思維的重視,他們在教學的時候,從來不會執著于書本上的文字內容,說書上的一定是對的,即使是老師自己在課堂上說的話,也會允許學生們有不同的意見,鼓勵他們挑戰權威,大膽說出自己的觀點。大概就是這份包容性,讓美國的孩子從小就敢于思考,他們不怕犯錯,也不怕提出質疑!”
臺下面,一些十中老師以及校領導面色凝重,陷入自責反思中,他們開始意識到自己乃至中國的教育,好像都進入了一個誤區。
程燃不得不佩服孫蕭這樣的“教育專家”煽動力極強,是似是而非的道理,但每個角度都能攀附引申出自己的觀點,打擊對立面的“靶子”。
這雖然是孫蕭的言論,但從另一個程度上來說,這個世界很多事物,莫不是如此。
就好比孔融讓梨,可以是脈脈溫情的謙讓文明美德,卻也同樣可以被攻擊成“隱藏自己欲望”,言下之意就是讓梨之人暗藏其心可誅的叢林法則,而不真正是美德的體現。
最殺人的不是刀劍,而是言辭。最撩撥人的不是情話,而是猜疑。
仔細聽,仔細看,這個世界上,報紙間,媒體上,國家與國家冠冕堂皇的辭鋒中,政治斗爭的旗幟陣地上,那些看似絢麗的主張,主義,教條,言論之間,其實莫不是隱藏著無數的動機和目的。
不是說掌握著真理的人是少數,而是真理換了位置和旗幟就會變成歪理,這世上歪理邪說如此眾多,再加上人說人話,鬼說鬼話,被各種偏執狹隘的思想裹挾的人群更是不計其數。人們更偏向于傾聽對自己有利的事物,所以哪里喚得醒!?
這才是孫蕭這樣的人大行其道的原因。
所以這世界哪里需要巴別塔,諸神何須懼怕,真正的巴別塔,就是屁股決定思維的人心人性。
……
程燃記憶中,也正是因為孫蕭當年的這套言論,媒體是鋪天蓋地以“垮掉的一代”聲討八零九零后,甚至衍生出各種譏誚的說法,“小皇帝小公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關鍵是被這種說的時候,很多人心里只有羞愧,只有抬不起頭的自責,只有那份自己不如外國小孩的愛國心。
臺上,孫蕭口若懸河。
“中日夏令營的較量中,中日兩國孩子人人負重20公斤,匆匆前進著。他們的年齡在1116歲之間。根據指揮部的要求,至少要步行50公里路,而若按日本人的計劃,則應步行100公里!”
“中國孩子叫苦不迭之時,紛紛偷懶,中國漂亮女孩生病,一見醫生就瑟瑟發抖,最后不得已,她被送回大本營,躺在席夢思床上,品嘗著內蒙古奶茶的清香。日本孩子也生病。但他放下包他不放,坐車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