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的效率,從未像今天這樣達到這么高的水平。
不到十分鐘,勝敗已分,蘇軍損失一架雅克,意軍的十架馬基戰斗機全部被擊落。
等到打完最后一架敵機的時候,瓦列里周圍的那些戰友們都不敢相信己方居然只憑借六架飛機就敵過了對方的十架飛機。
唯一被擊落的那架還是一不小心飛到了對方的前面,被對方摧毀了尾翼后跳傘的。
地面上的交戰仍在繼續,但時不時在戰場上空劃過的意軍戰斗機殘骸還是十分奪目,就像流星一樣璀璨。
但對于瓦列里來說,戰斗還未結束。
柯羅連科的隊伍先他們一步開始進攻德軍的“斯圖卡”編隊,但情況并不樂觀。
雖然“斯圖卡”的自衛火力并不強大,但足足二十架飛機組成的自衛火力網還是讓柯羅連科他們遭受了一些損失。
已經有兩架飛機不幸被命中了發動機,只得脫離攻擊的序列,到一旁休整。
這使得柯羅連科的攻擊能力進一步下滑,等到瓦列里殲滅了意軍護航戰斗機群,他們才剛剛擊落了一架“斯圖卡”。
瓦列里見狀迅速支援柯羅連科,他明白,斯圖卡的自衛火力都在他們的上半球,因此只要繞到下方,就可以躲過絕大部分的子彈。
柯羅連科瞥見瓦列里的編隊從他們頭頂掠過,隨后迅速俯沖到了對方的下面。
他正感疑惑,卻發現對方的自衛機槍手干瞪著眼,卻對他們一點辦法都沒有。
柯羅連科馬上反應了過來,這么簡單的辦法,他怎么一直沒想到呢?
無論是俯沖轟炸機還是普通轟炸機,保持編隊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們笨重的軀體導致高強度的機動是不現實的,因此只能通過編隊集合而成的團體力量來防御敵機。
然而即使編隊再怎么完美,對于只有一挺自衛機槍的飛機來說,也沒有無死角的陣型,柯羅連科只不過沒有找到他們的破綻罷了。
不過這也是情理之中的,整個東線德軍只布置了290架斯圖卡轟炸機,戰爭初期的時候蘇聯飛機又一直被壓在地上打,對于這種飛機,幾乎可以說是一無所知的。
瓦列里就不一樣了,這種二戰最著名的俯沖轟炸機,如果不了解的話,那簡直不能說自己研究過空戰。
瓦列里望著自己頭頂上的那些“大鳥”,心中不由一陣激動。
照片是照片,視頻是視頻,但不管是照片還是視頻,都不能與真正親眼一見所來得震撼。
尤其是在空中見到,更令瓦列里的荷爾蒙上升。
“噠噠噠”沒等瓦列里好好欣賞,自己旁邊的戰友就率先開火了,一塊塊的碎片在子彈的侵襲下七零八落地掉了下來,這才把瓦列里的思緒拉回戰場。
“這是在戰場啊,我在干什么呢。”瓦列里錘了錘腦袋,隨后一拉機頭,扣動扳機,白色的曳光彈立刻向著面前那架灰黑色的“大鳥”飛去。
機腹通常是飛機最脆弱的位置,“斯圖卡”也不例外,瓦列里的子彈精準地擊穿了機腹,甚至有一枚20炮彈命中了結構梁,結果就是那架飛機當即就在空中解體了。
灰黑色的殘骸旋轉著墜向地面,在這種姿態下根本不可能跳傘,因此等待飛機上兩名成員的只有死亡。
其他飛機見狀,立馬拋掉了炸彈,緩緩地開始回轉。
瓦列里沒有選擇繼續追擊他們,既然他們已經沒有了對地面部隊的威脅,那么也沒必要冒著風險去把他們殲滅。
十二架出征,十一架返回。瓦列里對這個結果還是比較滿意的,他往地面瞥了瞥,發現那個跳傘的蘇聯飛行員成功降落到了己方陣地。
“風向幫忙啊。”瓦列里感嘆道。
不過之前那幾個跳傘的意大利人好像降落到了戰場中央?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