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知道這些契丹士兵每踏出一步所要承受的巨大壓力,那種徘徊在生與死之間的感覺唯有真正置身其中的人方能感受得到,如此真實,又如此虛幻。
戰爭本就如此,沒有人會料到自己還有沒有以后,唯有活在當下才算是活著。
十步之后,周圍依舊是黑暗,沒有之前那樣一片死寂,或許那些躲在黑暗中的“箭”早已遁去,又或許這十步走得太久,這些契丹士兵的心不由得豁然放松。
其中一名契丹頭領伸手擦了擦額頭淌下的汗水,因為那汗水已經阻擋了自己的視線,看得出其臉上的神情已不再如方才那般緊張。
或許,他覺得自己已經遠離死亡,此時此刻,他只想快些離開這里。
而就當其剛剛揚起的彎刀還不曾落下之時,就在那未知的黑暗之中。
死亡陡然逼近。
咻——
影動,聲至。
與此前稍有不同的是,上一次是五支羽箭先后而至,這一次則是整整十支羽箭同時而發;上一次是在身后,而這一次,四面八方!
十支羽箭漫無目的地在二十余名契丹大漢之間穿梭而過,而十步之后的契丹人戰陣早已不自覺地相互靠攏了許多,密集的站位使得這十支羽箭竟無一落空,而其中一箭正射在那契丹頭領揚起的手臂之上,鉆心的疼痛使得他再也無力握住手中的彎刀。
彎刀落地,砸在厚重的枯葉之上悄無聲息,而突如其來的十支羽箭以及方才沉重壓抑的死寂已早讓契丹人心中的殘存的謹慎與冷靜徹底拋之腦后。
沒有人再去顧及倒在地上的同袍,而是部沖著前方瘋一般地奔跑逃竄,或許他們不會懼怕面對數倍于自己真實的敵人,但他們卻沒有勇氣來面對這種未知的存在,尤其是眼下這種明知周圍敵人的存在,但卻對其一無所知的狀態之下,無法抑止的恐懼從每個人的心底砰然而發,這些只懂得在馬背上廝殺的契丹士兵根本不知如何面對。
而就當眾契丹士兵鼠竄之際,在那仿佛無盡的幽暗之中,死亡之箭早已蓄勢待發,一支又一支的羽箭接連不斷地自周遭襲來,雖沒有萬箭齊發、狂風驟雨那般的氣勢,但卻勝在箭無虛發,即便是在如此的黑暗之中,每一支箭都如生了雙目般精準,且箭矢所至必為要害之處。
只在短短頃刻之間,方圓百步之內便已有二十余名契丹士兵倒地而亡。
無論是迪輦,亦或是耶律撒剌,他們做夢都不曾想到自己眼前正在發生的一切,以至于生性多疑的耶律撒剌都難以抑制自己那顆蠢蠢欲動的心,以至于迪輦根本沒有閑暇之心再去理會追逐那支燒掉自己糧倉和數千口牲畜、偷襲自己的唐軍精騎。
因為此時此刻他們眼中看到的唯有一事灤倉城門大開,與可度者那道正在迅速遠去的背影。
然而對于戍守灤倉的守軍來說,主將可度者那本就高大威猛的英姿更加顯得如九天戰神一般不可戰勝,甫一出城交戰便教那些不自量力的唐軍四散潰逃,而這也更加印證了可度者之前所夸下的那句海口唐軍不過爾爾!
此時尚在灤倉城墻之上觀戰的奚族士兵早已將目光聚集在遠處,因為那里有自己的主將,因為那里有曾經不可戰勝,如今卻潰敗而逃的唐軍,那是將契丹族攪得天翻地覆的唐軍,那是連契丹人都無可奈何的唐軍,而如今,卻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恍恍如喪家之犬。
這如何能不讓人興奮?又如何能不讓人心生傲意?
然而任誰都不會料到,就在遠處,一支足足有兩萬人的契丹大軍正在貪婪地望著這里,好似一只餓了許久的蒼狼正在兇殘地注視一只肥美的羔羊。
或許奚族人并沒有聽說過在漢人之中廣為流傳的有關螳螂與蟬和黃雀的俗語,而如今,契丹人將真真切切地將這句俗語用實際行動來演示一遍。
“耶律俟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