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用多久,具體的出兵日期便被定了下來。
8月20日。
距今還有半個月時間。
這是雙方爭執了半天后,得出的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時間。
對于巴拉茲·馬扎爾來說,他自然是想勃蘭登堡選侯國越快出兵越好,好打破卡西米爾四世退守克拉科夫城,匈牙利軍隊卻攻不破城,而北方的條頓騎士團和馬佐維亞聯軍也被拖住的局勢。
然而,對約翰來說,出兵日期就有的選了。
要是等戰爭已經結束,自己才出兵,分勝利果實的時候肯定沒自己的份。
當然,要是出兵太早呢,約翰也是不愿的。
且不說兩支雇傭軍剛組建,還需要訓練的問題。
就自己出兵太早,引起卡西米爾四世絕望,不惜一切代價與立陶宛大公國瑟姆達成妥協,使軍事實力不比波蘭王國差多少的立陶宛大公國參戰,約翰覺得,所有人都可以洗洗睡了。
光一個波蘭王國就拖住了匈牙利王國、條頓騎士團國和馬佐維亞公國三個國家。
要是再加一個立陶宛大公國,約翰可沒有信心一定能將立陶宛大公國干翻。
而且,就算接下來勃蘭登堡選侯國將立陶宛大公國干翻了,對自己又有什么好處?
那個時候,有很大的概率是以兩敗俱傷而收場!
所以,太早參戰完是不可取的。
在約翰看來,若是不想讓立陶宛大公國參與進來,只有兩個辦法可想。
其一,自然是在卡西米爾四世還沒有與立陶宛大公國達成妥協之前,便解決掉波蘭王國。
這個想法想想就可以了,千萬不要當真。
其二,也很簡單,只需給立陶宛大公國找一個敵人將其牽制住,使其無力分心波蘭王國事務即可。
思來想去,能夠給立陶宛大公國帶來這種壓力的國家其實不多,算來算去只有三個國家合適。
第一個國家自然是未來的沙皇俄國的前身莫斯科大公國。
不過,約翰一想到此時的莫斯科大公國正是歷史上的伊凡三世在位,約翰便默默地將這個選擇給斃掉了。
約翰如此做的原因很簡單,實在是伊凡三世太不好相與了。
因為伊凡三世在歷史上先是率領莫斯科大公國擊敗金帳汗國,使莫斯科大公國徹底取得獨立。
并相繼兼并特維爾大公國、諾夫哥羅德共和國、雅羅斯拉夫公國等國,并最終滅亡金帳汗國,使莫斯科大公國領土擴大了整整六倍,奠定了后世俄羅斯帝國崛起的雄厚根基。
當然,這個世界的伊凡三世才繼位八年時間,他這個時候還在想著如何將諾夫哥羅德共和國并入他的莫斯科大公國。
雖然伊凡三世還沒有取得歷史上的成就,但是,約翰還是不想將他的注意力吸引過來。
所以,這就是約翰將莫斯科大公國斃掉的原因。
至于第二個選擇,自然是還沒有成為奧斯曼帝國附庸國,眼下還是東歐最強勢力之一的克里米亞汗國。
此時,克里米亞汗國正是二次復位明里·格萊在位
約翰到現在都還記得,歷史上的1512年,卡西米爾四世幼子波蘭國王兼立陶宛大公在與伊凡三世之子瓦西里三世交戰之時,只以區區一萬五千金幣便收買了明里·格萊,使明里·格萊突然襲擊莫斯科大公國,并攻占東斯拉夫地區唯一還保持獨立的梁贊公國。
當時明里·格萊因為無心戀戰,在大肆劫掠之后,便退了回去。
當然,在仔細分析之后,約翰并不覺得明里·格萊是因為那一萬五千金幣的原因才攻打莫斯科大公國的,他真實的目的應該是想要削弱莫斯科大公國。
如今,波蘭立陶宛君合國還是東歐第一強國,約翰就不信能在未來作出削弱莫斯科大公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