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馬丁·圖克斯特茲·馮·韋茨豪森和卡西米爾四世這兩個當事人意見達成一致,由卡西米爾四世發動的戰爭終于宣告結束。
正在特拉凱省南方一帶與馬爾蒂納斯·戈斯陶塔斯所率的波蘭軍隊對峙的博杜安·德·蘇恩斯,他自然也在最短的時間內得知了這個消息。
至此,博杜安·德·蘇恩斯的任務也算圓滿完成!
在匯合了安德魯斯·馮·溫特斯塔特后,博杜安·德·蘇恩斯便‘友好’地向馬爾蒂納斯·戈斯陶塔斯道了別,然后便率領著勃蘭登堡大軍踏上了回國的路途。
就在博杜安·德·蘇恩斯率軍歸來之時,身在柏林的約翰也沒閑著。
自從上個月月初,他將以東低地德語中的柏林方言為主,編寫德語詞典的事情交給霍亨索倫大學后,以被約翰任命為霍亨索倫大學校長海因里希·阿爾德為首的霍亨索倫大學師生,便將這件事列為優先完成目標,一切都為這件事讓步。
因此,短短一個多月時間,他們便在約翰的要求下,編撰出了一份能夠滿足基礎教學的常用詞匯詞典。
至于更加完善的詞典,就要霍亨索倫大學師生花費更多的時間去收集詞匯了!
在詞典編撰出來后,接下來最要緊的事情,其實并不是立即開辦學校,而是培養教師!
畢竟,在此之前,大部分上層大貴族使用的書面語言都是拉丁語,德語只是中下層人所使用,再加上德語的方言太多,根本就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而現在培養教師的目的,就是要那些教師先熟悉由霍亨索倫大學編撰出來的德語詞典,然后用這部德語詞典為標準教學。
對于接下來開辦學校所需要的教師,現在也不缺了,今年剛從霍亨索倫大學和格賴夫斯瓦爾德大學兩所大學畢業的畢業生就有將近一百人。
除了六個人不愿當教師之外,剩下的所有人都接受了當教師的這份工作。
有了這些人,再加上已經成為勃蘭登堡主教的阿諾德·馮·布格爾多夫支援的三十七名教士,現在可以說,只要這些人基本熟悉了霍亨索倫大學編撰出來的德語詞典,前期開辦學校的事情就差不多了。
如此多的人接受當教師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約翰發布了一道敕令!
這道敕令的內容總結起來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從勃蘭登堡選侯國畢業的大學生,必須接受政府安排,到地方上的初等學校做滿四年教師,不然的話,勃蘭登堡選侯國的所有政府機構都不得接受這些大學生。
在這個時代,對于大部分好不容易才上了大學,然后從大學畢業的人來說,成為上層社會中的一員本就是他們以及他們家族的最終期望。
所以,約翰的這道敕令一頒布,這些人剩下的選擇其實只剩下兩個。
其一,離開勃蘭登堡選侯國,去其他諸侯國向其他諸侯效力,然后借此成為上層社會一員的。
其二,自然是接受政府安排,先去當三年的教師,然后在進去政府工作。
對于第一個選擇,且不說他們有沒有那個決心,放棄實力強大的勃蘭登堡選侯國,去投靠那些實力比不上勃蘭登堡選侯國的其他諸侯,而且還要看那些諸侯愿不愿意接受他們的投靠。
再說了,約翰讓他們去當三年教師,對他們也不是沒有好處。
在這道敕令中,約翰還明確承諾了,只要當滿三年教師,而且教學成果不錯的話,只要他們進入政府部門,就會根據他們三年來的教學成果來安排職位,便比大部分人高了一截,不必從底層做起。
而且,在出現職位空缺的情況下,只要其政績比競爭對手強,那就可以公平地將其提拔上去。
當然,還有一大家心照不宣的一個問題。
那就是,如果其競爭對手是貴族出生,而且兩者以往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