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舞而改編的,實際模仿的就是一伙小雞在爭搶食物當中打斗的可愛場景。
只見小王波等十幾個小孩,部裝扮成小公雞的樣子,頭上還戴上了幾根長長的公雞尾羽毛。腳上和手臂上都纏上了各色的彩帶,手上都拿著特制的小型蘆笙,隨著蘆笙樂曲的響起。他們的蘆笙雖然沒能發出聲音,可是,在蘆笙曲節奏的帶領下,他們時兒聚在一起,時兒追逐,時兒頭朝著地面不停地啄食,時兒又抬起頭來看看天空。
然后,兩只小雞又好像得到了一條蚯蚓,兩只小雞就這樣開始搶奪起來。你來我往,旁邊的小雞,也有想上去一起爭搶的,也有在旁邊‘看熱鬧’不嫌事大的,還有的繼續爭搶著地面上的食物。隨著蘆笙節奏的一步步加快,爭搶的場面也越來越激烈。最后,那條‘蚯蚓’直接被兩只小雞啄斷了,各得一截。正在兩只小雞以為自己搶到食物想要跑開時,其他的小雞們又追上來,又是一輪更加激烈的爭搶,從剛才的兩只變成了好幾只,圍成了兩團,繼續搶著。
這栩栩如生的表演,特別是臺下低年級的小朋友,一時間都跟著臺上的‘小雞們’緊張起來。直到節目結束后,兩邊的幕布徐徐拉攏,大家都還沉浸在那群‘小雞’的爭搶當中。
十幾只‘小雞’站在舞臺前給大家敬禮,大家才如夢方醒地鼓起如雷鳴般的掌聲來。
這是今天晚會的第一次。
節目還在繼續表演,臺下的掌聲也一次次的響起。仰亞和大部分老師都坐在舞臺下面的最前排,他們除了觀看節目,還兼著給各節目打分。
小王波他們的節目結束以后,出現了現場的第一個高分。仰亞當然高興,這表明,不僅僅是小王波這群孩子們跳得好,同時也說明了他這個節目的編排有一定水準。仰亞正在慢慢地從一個舞者和演奏者,變成一個幕后的編導者和策劃者。也許這就是他以后的路吧。
兩個多小時的節目表演過去了,好像一點都沒有要結束的意思,至少,寅虎他們都還沒有出場。
又過了好幾輪,發獎也進行了好幾次,終于輪到寅虎他們上場了。
寅虎他們這個節目,仰亞是考慮到寅虎那高大帥氣的氣質,再加上他單獨的吹蘆笙的突出表現,所以,仰亞給他們班編排了一個《驕傲的公雞》。
其實,就是要表現這只公雞有一種‘鶴立雞群’的感覺,也不能叫做‘鶴立雞群’,應該叫做‘雞立雞群’可能更合適。寅虎就是那只獨立在雞群里面,自以為自己特別漂亮、很了不起的、驕傲的大公雞。
舞臺上的燈光,在主持人報完節目后就關上了,只有舞臺正前面地面上的一顆小射燈還亮著。
這是一個黎明前的場景。
幾聲清脆的雞鳴,身裝扮成漂亮大公雞的寅虎手舉著蘆笙跳了出來。他就是那只不可一世的大公雞。
與一兩個小時前小王波他們的表演不同的是,寅虎的表演,他的音樂部來自于他自己吹奏的蘆笙曲。
一只公雞叫了,兩只公雞叫了;遠遠近近,好多的公雞都叫了起來。
天也漸漸亮了。
寅虎,就是那只領頭的公雞。寅虎吹著蘆笙,走著‘雞步’,一路放聲‘高叫’,一路趾高氣昂。
旁邊的公雞母雞都不在他的話下,或許有一兩只想過來挑釁的,和寅虎斗不到兩三回合就敗下陣來。有那膽大的,想著各種方法想挑戰‘公雞王’的權威。可是,一個個的都不是對手。‘公雞王’都能一個個地把它們征服。
最后,所有的雞們不得不俯首稱臣,拜倒在這只驕傲的大公雞的石榴裙下,唯‘公雞王’的馬首是瞻。‘母雞’們更是投來崇拜、欣賞的目光。
驕傲的公雞真正成為了這群雞里面的‘王’,它,更加地驕傲了,邁著不可一世的步伐走下了舞臺。
這個節目有幾分滑稽,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