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守在了九爺的身邊。伴著他走完最后也是最精彩的幾步。
有一句廣告‘人生其實就是一段路程,最精彩的也就那么幾步!’
九爺最后這幾步是精彩的,因為他沒有把他和仰亞的爺爺他會的蘆笙及蘆笙舞部帶走,他把他們最精彩的一部分‘留’了下來,傳給了后人。
九爺的去世,在附近的所有寨子都知道了。特別是那幾個九爺培訓過的寨子,沒有接到仰亞的通知,他們自發地就過來‘看了’九爺。
九爺的靈樞被安排在他去世的第四天上山。
這天,是一個好日子。
天還沒亮之前,天上下起了一陣毛毛細雨。像是在哭泣,像是在流淚。大家還擔心雨會越下越大,會影響到九爺靈樞上山。
可是,等大家圍著九爺跳完最后的一次蘆笙舞時,雨卻又停了下來。等大家隨著鬼師的一聲吼把九爺的靈樞空手抬出門時,天邊卻又升起了朦朦的月亮。
雞叫了,天要亮了。
可是,月亮還在天空里靜靜地看著,看著這一位老人平安地‘走’向另一個地方。
‘起靈’就要開始了。九爺家的親人們,在前面拉著長長的繩子——
天空沉默、蘆笙幽怨。
親人們懷著無比的悲痛,極不情愿的送著自家的老人。
仰亞他們由于要騰出更多的勞力來扶靈抬柩,就只能留下一批老的蘆笙手來吹蘆笙了,仰亞他們必須交換著用肩膀抬、用手拉著九爺的靈樞朝山上走。
剩余的蘆笙手,本就是比九爺小不了多少的兄弟們,這久又是基本上天天在一起吹蘆笙的。這突然的離別,對于他們又何嘗不是一次兄弟般感情的決別。所以,那吹出來的蘆笙,更多了那一份憂郁和悲傷、痛苦和難受。
聲聲如泣,曲曲如訴。
由于蘆笙手的減少,再加上大家情緒的低落。蘆笙,似有幾分接濟不上了。這是任何一個老人過世最忌諱的事情。可是,今天的具體情況就是這樣,該怎么辦呢?
前面,在艱難的山路上扶靈而走,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親人、孝子們幫不上忙,一個寨子的勞力就是這些了。仰亞他們不可能能撤下來替換老蘆笙手們。再減少幾個年輕勞力,前面的靈樞就走不動了。
就在這時,山灣里響起了幾聲蘆笙。
是誰?九爺家可沒有什么遠方的、能請得來蘆笙的親戚。
走近,是附近兩個村寨的蘆笙隊們趕了過來。
“仰亞,說好的,九爺這邊有事,你們就叫人來叫我們,可是”
“哎呀,我們也是被忙昏了。你們來了就好了,快快過去接一下我們的老蘆笙手們。他們也快堅持不住了。”
“仰亞,你們這也挺吃虧的,我們來換你們幾個吧,我們來扶靈,你帶你的幾個蘆笙手過去吹蘆笙。”
“還是你們——”
“哎哎哎,別再推辭了,你們也挺累的了,我們來換換吧。”
這樣,仰亞等幾個本寨子的蘆笙手就被換了下來,他們馬上加入了老蘆笙手當中。
有了仰亞他們的加入,好像老蘆笙手們也有了底氣,蘆笙一下子就響了起來。
有了蘆笙的節奏,前面扶樞抬靈的人也跟著蘆笙喊起了有節奏的號子,這樣,扶靈爬坡也覺得輕松了起來。
又有兩個寨子的蘆笙隊趕了過來。有的加入了扶靈的隊伍,有的加入了蘆笙的演奏當中。
力量增加了,大家也覺得更加輕松,不管是上山、過河,前面的繩子一拉,后面的人一起用力,猶如平地。那些擋在前面的小樹灌木雜草等,都被踩得差不多貼在了地上。
九爺的靈樞,要停在對面的那那座大山的山坡上,在那個平地,九爺可以天天看著他生活的寨子,看著他的親人們的勞作、生活和吹蘆笙。那是他早就已經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