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王起俸?”
從南澳到潮州府城,大帳中鄭成功通報了事情的來龍去脈,無非是一個叫做王起俸的漳浦縣綠營軍官想要反正,表示愿意作為鄭成功大軍進攻漳浦縣城的內應。
全取潮州,后續的路線肯定是要打回閩南,這是毋庸置疑的。鄭成功早有此意,近來的幾個月也實在竭盡全力的掃平潮州北部的土豪、賊寇,建立一個更加安定的大后方?,F在后方穩固,雖然惠州方向還有郝尚久、黃應杰以及蘇利這樣的敵軍存在,但是李成棟的部下們在主帥死后已成一盤散沙,剩下一個碣石衛的土匪頭子,也成不了太大的氣候。
“根據情報顯示,漳浦守備王起俸是中都人士,本非閩將。不過他在漳浦過得似乎并不怎么樣,似乎因為他本是云霄參將張國柱的部將,現在卻在漳浦總兵楊佐的麾下,所以屢受楊佐欺壓,又求告無門,愿意反正,卻也并不奇怪。”
陳凱一語說罷,眾將哪還聽不明白,這王起俸說白了就是清廷為防止楊佐做大而摻進去的沙子,若是尋常人,大抵也就忍了,可是這楊佐似乎還是個嫉惡如仇的家伙,很有些眼里揉不得沙子,那么王起俸的日子就可想而知了。
明末清初,已是大亂之世,李成棟不滿清廷重用遼人便起兵反正,姜鑲、金聲桓受官員欺辱亦是如此,王起俸不過一介守備,也不過是個小人物罷了,上不得臺面。
眼見著眾將紛紛點頭示意,豈料施瑯卻出言反駁,認為此事頗有蹊蹺,尤其是在鄭成功全取潮州,對漳州造成的軍事威脅更大的情況下,會否是福建清軍的誘敵之計,還需慎重考慮。
施瑯表示持重,也確實引發了眾將的憂慮,但是看在陳凱的眼中,卻頗有些疑惑了起來。因為歷史上關于此事,鄭成功所部似乎沒有什么反對意見,是一力出兵的,是施瑯反對未成,還是因為他的緣故而導致了施瑯的反對,實在已經很難說了。
不過,這事情卻絕不能任由施瑯如此,因為這對于鄭成功所部而言實在是一個絕佳的殺入閩南的機會,一旦拿下漳浦,向西可以奪云霄鎮和詔安縣城,從而與潮州連成一片,向東則直薄海澄縣城,乃至是漳州府城,這樣閩安的局面就可以打開了。
眼見于此,陳凱亦是力勸鄭成功出兵奪取漳浦縣城,為奪取漳州府鋪墊。果不其然,當陳凱明確站在了響應王起俸反正的一側之后,施瑯的反對也愈加激烈了起來。
“行了,此事無須再議。我軍正待進攻漳州,王起俸反正,乃是一個再好不過的機會。持重,是應該的,但是為此而裹足不前,如何恢復漢家天下,難道等韃子都老死了不成?”
這事情,說到底還是鄭成功來決定,陳凱和施瑯的謀主身份,也不過是從旁籌劃罷了。鄭成功很清楚,陳凱并不是什么激進的人物,即便是奪取潮州,也是早前籌劃、準備了長達幾個月的時間才真正動手;而施瑯的身上,也從來沒有半點兒的暮氣。但是問題在于,這兩個人一旦湊到一起,就會變得越來越不像他們自己,尤其是施瑯,經常性的為了反對而反對,鄭成功若是連這個都看出來,那才叫奇怪呢。
“下屬不和,是好事,也不是什么好事?!?
為此,鄭成功很是撓頭,但是他也沒有什么辦法,到后來那次藤盔事件,干脆就給陳凱和施瑯劃了一個線,便再不去想了,因為他也實在沒有那個精力為二人的關系操心。
出兵,已經成為了定局,這一次不光是為了響應王起俸,更多的還是為了打開閩南的局面,所以鄭成功抽調了左先鋒鎮、右先鋒鎮、援剿左鎮、援剿右鎮、前沖鎮、中沖鎮、左沖鎮、右沖鎮以及戎旗鎮和親丁鎮等十個鎮,一萬兩千大軍出兵。這樣一來,潮州本地除了各地的駐軍以外,就只剩下了前沖鎮、后勁鎮以及正兵營三部作為機動兵力。
一戰打開閩南局面,鄭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