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nt:quot rquott﹃ 值得收藏的網絡小說閱讀網
木棉頭渡口位于三水縣的西南,此處,控扼水路要沖,明軍走水路往肇慶,還是順流而下,這里都是必經之路。也正因為如此,才會形成渡口,以供百姓渡江之用。
連得成依命到此設伏,稍等幾日,果不其然明軍竟真的來了。只不過,這一次來的并不是走水路溯流而上的明軍水師,卻是一支明軍步騎,由肇慶方向而來,看樣子是要去接應什么人似的。
“不管來的是哪家賊寇,絕不能讓他們得逞了!”
連得成如此想來,當即命令麾下將士繼續埋伏,直等到明軍半渡,方才盡起騎兵突擊,同時在蘆葦蕩等處鼓噪,做出了此地埋伏有數千大軍的架勢。
到此的明軍本就是一支小部隊,約莫千來人,比連得成的部隊要多,但是大軍半渡,正是最虛弱之際,清軍皆是騎兵,背后又隱隱約約的有著數千大軍在側,當即便亂成了一團。軍無戰心,接下來自然便是一場單方面的屠殺。連得成帶著那幾百騎兵格殺數百過后,剩下的也都灰溜溜的逃回肇慶。
攔住了東進之師,連得成繼續在此等候那些由沿海趕來的明軍水師。捷報是直接送往肇慶府城,因為尚可喜是與他同時出發,此刻已然是在肇慶府城里主持大局。而當尚可喜接到這份捷報后,也當即便是長舒了一口大氣。
“破李定國即自相解散耳!”
這是尚可喜的原話,因為就他看來,廣東本地的抗清武裝,哪怕是陳凱也不具備獨自掀翻清廷在廣東統治的實力。唯有李定國的那數萬大軍,一旦突破肇慶,便可以迅速抵近廣州城,到時候就憑兩藩的藩兵,哪怕是全無損傷也絕難堅守那座巨城。因為,廣州城實在太大了,步步設防,便會分散兵力,而李定國一旦出現在那里,其他的明軍也會立刻蜂擁而至,他的兵力劣勢就會無限度的擴大,直到城破身死的那一刻。
李定國從廣西來,所部缺乏水師,水路便成了肇慶的生命線。尚可喜來援,也是憑水師入城,可一旦明軍的水師抵達,肇慶就成了一座死城,到時候李定國只要繼續加大攻勢,清軍就成了甕中之鱉,全得葬在這里。
此刻,連得成守住了木棉頭渡口,一如歷史上耿繼茂在肇慶之戰中把守此地,終使尚可喜后路無憂。
“現在可以全力對付老本賊了。”
眼前的形勢非常明朗,明軍從地道和城墻這兩個角度展開進攻,清軍顧此失彼,損傷是遲早撐不下去的。
這是一個死局,因為明軍的兵力實在太多,饒是尚可喜把兩藩主力都集結了起來,也不過兩萬戰兵,在李定國的四萬大軍面前依舊是遠遠不及的。是故,消耗戰是清軍絕對打不下去的,只有想出辦法,挫敗明軍的企圖才能有可能取勝。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東江三王之中,孔有德最為武勇,這哪怕是在清初的漢將中也是只有一個吳三桂可以與之比擬的。尚可喜在武勇方面遠遠不及,但也并不代表他沒有自身的強項。作為一個降清后立刻被皇太極冊封為智順王的漢人王爺,尚可喜最不怕的就是動腦子,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在軍事上!
永歷七年四月初八,看過了當前的戰局,尚可喜已然了然于胸,當即便命令輔兵從城池內側鑿開可供清軍出擊的側門。具體位置,便在東、西兩處炮臺。
選擇這兩處,首要的便是這兩處那些突入城內的明軍根本看不到。輔兵還在賣力氣的從內部破開堅城,尚可喜則在另一處明軍看不到的所在集結了大軍,先是鼓舞了一番士氣,旋即便拿出了懸賞出來。
“有能出城奪賊地道者,人賞銀五十兩!”
五十兩,這個賞額對清軍而言大抵意味著兩年的本色、折色的軍餉,實在不少。清軍本就是被李定國團團包圍,難有脫身之策,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