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王萬勝”的口號在耳邊響徹,趙成自開戰以來就提著的心總算放下了一半。
身在大寨中,對遠處的戰場看不真切,但軍隊不絕于耳的呼聲讓趙成知道,此戰看來是勝了。
這首先得益于趙成的戰略正確。
出征之前,趙成就得到了匈奴入侵的消息,在與上將軍商議之后,他很快就察覺到了此戰的勝機所在。
義渠人即便在有大昭為其阻敵的情況下,不至于立刻就撤退,但軍心不穩是絕對的。
更枉論如今兩頭不靠的林胡人,亡國之憂就在眼前,怎么還會愿意為大昭的強盛去拼命?
于是即使被腹誹為膽小懦弱,趙成依然堅持緊守大寨,不與敵軍正面交鋒。
所幸趙成是王,沒人能夠撤他的職,也沒人敢于在背后中傷于他。
蒙天所助,林胡首領們果然承受不住國內越來越重大的壓力,拒絕再跟隨義渠人肆虐趙境,趁著雨夜逃了個一干二凈。
趙國劫掠的東西雖好,也要有地方享用才行。
本就軍心不穩的義渠人如今又失了強援,士氣立刻就降到了冰點。
雖然沒能在第一時間就看到戰機,給了義渠人兩天時間穩住陣腳,但在老將龐煖再三懇切求戰后,趙成終于勉強下了決心,命龐煖領軍出擊。
已年近八十的老將龐煖依然威風不減當年,此戰一直奮勇當先,率軍踏破義渠大營,迎來了一場趙國近十年來第一場大勝。
只可惜義渠馬好,騎術也好,四散奔逃的潰兵根本無從追殺,老將軍領軍勉強追擊一程后便停了馬。
龐煖只吩咐幾員副將追殺到天晚為止,便回營復命去了。
之所以要到天晚為止,一方面考慮到黑夜之中追擊不便更容易被義渠人反攻,另一方面也是將大王身周的敵軍盡量驅散。
得勝歸營的老將軍自然受到了趙王成在內一眾人士的最高禮遇。
班師回朝之后,為趙國帶來難得大勝,更解了北境危難的龐煖被心花怒放的趙王賜予了平胡君的爵位。
老將軍以八十高齡得授封君,一時傳為佳話。
龐煖之所以能夠一戰封君,除了老將軍的確勞苦功高,更是因為此戰是趙成繼位以來最重大的一次政治豪賭。
此戰的獲勝,證明了趙成的確有帶領趙國崛起于危難的雄才,更讓他的王冠戴得穩妥了許多。
不出趙成所料,自他御駕親征大勝的消息傳回朝中,此前屢禁不止的流言蜚語一時間絕跡于邯鄲的大街小巷。
再有對趙王口出不遜之人,不用守軍出手,自有國人為王正名。
北線大勝,南線的戰局也開始對呈現出對趙國有利的態勢。
齊魏聯合出兵,將大昭軍神白起牢牢地圍在了長平附近,再有上將軍李牧坐鎮,趙國的內外危局就這么被他趙成輕松化解了。
趙成志得意滿之余,心中卻有些空虛。
如今的朝中,無論是相邦趙安,還是平原君趙勝,都是大才君子。
君子有一點不好,就是無論主君有多么大的功績,在他們眼里都會被視為理所應當,想從這二位的口中得到一點夸贊,簡直難于登天。
倒不是對兩位一力將自己捧上王位的大才不滿,只是難得有直追先祖趙武靈王的功業,趙成期待得到一點恭維,也是人之常情。
于是一位在前朝備受榮寵,但在新王面前一直未得重用的人物,借著同樣對兩位趙姓把持朝政不滿的趙王心腹馬融的推舉,靠著對王上的歌功頌德重新回到了趙王宮廷之中。
“建信君謬贊了,寡人哪里及得上,嗝,及得上武靈王,萬一呢?”
說著謬贊,但是趙成臉上的滿足笑意和志得意滿的神情,都仿佛在讓郭開再努力多想點阿諛之詞。
這難不倒郭開,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