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國內部發(fā)生了秘不示人的大事,導致他們不得不求和。
知道對方早有此問,卻不意味著扶蘇這就會回答“此中詳情,還是等家岳來了之后,扶蘇再一并告知,畢竟此事關涉的不止是你我兩國而已。”
聽到扶蘇所說的“家岳”兩字,即便是以趙勝的老成依然有了片刻失神,這才想起,魏國此來和談的信陵君,可不就是眼前這個昭國儲君的岳丈嘛。
再加上平原君自己與魏無忌的關系(趙勝是魏無忌的姐夫),如果去掉幾人肩負的重任,這一場飲宴倒還真有些像是一場家庭聚會。
其實不止是三人,經過百年從不間斷的聯姻,列國王室之間或多或少都能掰扯出一些或許當事人自己都未必盡知的親戚關系來。
原本與昭國聯姻最為密切的當屬晉國。
自晉國三分之后,昭晉之間的密切聯姻關系隨之被昭楚聯姻代替。
歷代昭國國君幾乎都會從楚國王女中選擇王后,這差不多已經成為了不被明文記載的慣例。
不過這個慣例或許會被扶蘇打破。
畢竟天下一統(tǒng)之后,大昭就再沒有維系與楚國的聯姻的必要性了。
在兩人的閑扯試探之中,最后一位和談使節(jié)終于壓著議定時辰的最后一秒帶著兩位跟隨信步上了山丘。
來人當然毫無疑問就是被公認為戰(zhàn)國四君子之首的信陵君,公子無忌。
“見過信陵君。”趙勝與扶蘇二人自然都是上前見禮。
畢竟是正式會面場合,扶蘇不可能以“岳丈”稱之,而是與趙勝一起稱其為信陵君,沒有刻意拉近關系。
魏無忌并未托大,也立刻行禮,“見過平原君,見過扶蘇公子。”
扶蘇當然也有封君名號,但扶蘇成名早在封君之前,于是如今世人叫慣了,還是將他稱為扶蘇公子,扶蘇自己也更喜歡這個稱謂一些。
既然正主都到了,三人便不分先后,聯袂入了席。
落座之時,扶蘇有些好奇地暗中打量著聲望遠播數十年的賢公子無忌,細看之下略有嘆息。
魏無忌如今應是四十歲上下,然而如果不說,旁人看到他的蒼老神態(tài),也會認為兩人相比,趙勝似乎更為年輕一些。
將一個國家的希望托付在一個人身上,對這個人來說該是何等的重擔啊。
能夠承擔這副重擔二十年,即便身為對立陣營,扶蘇依然對這位君子生出了油然的敬佩。
于是年紀最小的扶蘇當先舉爵祝酒。
“扶蘇斗膽,請先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