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是剛一開始,談判便陷入了僵局。
一如之前所料。
扶蘇強忍著打了個哈欠,看著如同菜市場一般的大會堂。
不同于前一日大家一片和氣地在酒桌上互相敬酒,到了談判桌上,各自都代表本國利益的使者們,便放下了所謂的君子氣度,只在細端末節上爭了個面紅耳赤。
這里所爭的一點一滴都直接關系著國家利益,哪里容得那無用的君子氣度?
天朝上國不計較細節?
沒有的事!
這倒讓扶蘇開了眼界。
這與當日的三國和談截然不同。
那日在山頂的三公子會,雖然帶了各自帶了兩個隨從,但從頭到尾,都是三人在主導,并未有其余人多余插嘴機會。
這就保證了即便談判過程難免波折,卻至少不會出現人多嘴雜的局面。
而且有些惺惺相惜的三人雖然互相之間也是勾心斗角,沒少做臺上臺下的算計,但在場面上到底也留了幾分體面。
畢竟都是站在時代頂點的人物,在必將寫入史冊的會晤上,還是不好真撕破臉如同潑婦吵架的。
然而今天這場參與人數眾多的大場面,卻讓扶蘇大呼開了眼界。
扶蘇、隗狀等正使畢竟或是身份貴重,或是年高德韶,都沒太好意思抹開臉面參與罵戰。
不過他們之下的副使們,可就沒有那份“偶像包袱”。
所有人看起來都恨不得站在桌上,將唾沫星子直接噴到對方臉上。
在這樣的場面下,有一人可謂如魚得水。
某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張蒼。
本就長著一副從民間、朝堂一路歷練上來的破嘴,又才思機敏不輸樗里偲,張蒼在談判桌上那叫一個八面威風,無人可擋。
看這他那滿面潮紅的樣子,扶蘇覺得張蒼總算是找到了自己的主戰場。
幾位正使雖都看似老神在在,但也有故作鎮定的。
比如楚國正使,令尹公子蘭。
談判桌上的罵戰雖然有些各自為戰的成分,但大體上,還是各國圍著楚國這個戰敗國在罵。
原因就在于談判一開始的僵局,就是楚國引起的。
“鐘離縣是我國自打下來的,怎么可能歸還,貴使莫不是昨日喝的太多,酒還未醒?”出言指責的,是齊國的副使之一。
齊國副使明面上是在斥責楚國副使,實際上眼神所指,都在公子蘭身上。
這等在齊使看來無比過分的訴求,當然是出自公子蘭。
齊楚兩方所爭論的重點就在于鐘離縣。
原來楚國不只是不想割讓齊國提出的一半蔡地,甚至還想要回被扶蘇率聯軍一起攻下的鐘離。
蔡地在壽春東北,是控扼壽春的要地,楚國不肯放棄情有可原。
畢竟蔡地有失,壽春就等于是一個被剝光了的小媳婦。
但連帶著鐘離都不想舍棄,在任何人想來都是在胡攪蠻纏了。
歷來哪里有戰敗之國能逼迫戰勝國吐出已經落袋的土地的?
“自打下來的?齊使好猛啊!”
然而不等楚使反駁,有人就先跳了出來。
扶蘇按了按額頭。
這個張蒼是抬杠上了癮嗎?
怎么不分敵我就開噴了。
若不是張蒼脖子上沒有狗繩,此時扶蘇已經準備好將其拉回來了。
齊國副使也是一臉懵逼,不知道為什么張蒼竟向“友軍”開了火。
不過,到底也是被選出來作為一國使節的精明人物,副使雖然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卻也很快反應了過來。
張蒼,或者是昭國當然不能得罪,但齊國的面子也不能丟。
“留城之戰……”
“齊使既然說到了留城之戰,”孰料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