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綰的真誠笑意比甘茂可夸張了太多。
整張臉如一朵盛開的菊花,看得扶蘇都有些擔心皺紋都裂開。
“恭賀太子。太子得以正位,乃是我大昭之福啊?!?
雖然不知道這位盟友有幾分真心,扶蘇同樣夸張地笑道“也要提前恭賀御史大夫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啊。”
兩人心照不宣地相視大笑,然后再次拱手告別。
王綰恭賀扶蘇的原因不用多說,但扶蘇恭賀王綰的理由,就稍微隱晦一些了。
直起腰來后,扶蘇臉上的笑容立刻隱去。
扶蘇之所以要恭賀王綰,還是要從熊啟離昭,導致左相之位空缺說起。
這個空缺,如今看來勢必將要由王綰頂替上。
老王綰之所以寧可被官大一級的李斯欺壓得如斯凄慘,也要堅定地在朝堂上做出勢不兩立的態(tài)度,無非就是要在王上面前作秀而已。
但若是王上決意不再立一個左相,王綰這樣的作秀只能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不過在如今看來,左相之位,不會繼續(xù)長久空缺了。
原因就在于伐楚的大勝。
隨著大昭版圖的不斷擴大,王上勢必不能再以一人之力治國。
個人精力即便再旺盛,面對這樣一個龐大到超乎所有前人想象的帝國也無法只掌握在一人手中。
無論王上意愿如何,大昭相權必將會迎來極大的增強。
那么王上為了能夠限制相權,重設左相以分擔相權,以及進行制衡,顯然就將是接下來大昭朝堂的主旋律。
這一點,大多數(shù)人都未能看到,因為他們甚至不知道大昭未來的統(tǒng)一進程已經(jīng)被提到了最高速。
只有扶蘇、李斯,包括甘茂等少數(shù)站在時代最高點的人能夠從各種渠道窺得管中一豹。
而王綰,卻已經(jīng)開始在這樣的預測下未雨綢繆了。
不是王綰看得比他們更遠、更清晰,而是已經(jīng)沒有多少時間浪費的王綰選擇在一切還未水落石出之際就開始了豪賭。
還是那句話。
大昭朝堂的老狐貍們,就沒有省油的燈。
但扶蘇從中也不是沒有得到好處。
王綰吸引了幾乎全部的火力之后,的確做到了他所承諾的保護傘工作,幫助尉繚子繼續(xù)他的軍政改革。
同時,也讓扶蘇的變法所受的阻力小了很多。
這都是之前在王府商議好的,王綰代替老國尉司馬錯的工作,用以換取扶蘇的支持。
雖然這么說,扶蘇還是覺得自己吃了虧。
畢竟如今看來,無論扶蘇是否去找王綰提出合作,王綰為了能夠爭取左相之位,也勢必會與李斯開戰(zhàn)。
只要扶蘇再多一點耐心,就可以坐山觀虎斗,而不必自己下場。
還是年輕啊。
思考得失的時間只有一瞬,在與王綰的皮笑肉不笑之后,接下來的最后一位,就是重頭戲了。
大昭相邦,李斯。
這位最開始被扶蘇視作假想敵,后來在韓非的建議下開始多了接觸,還將他的兒子騙過來,不對,是請過來做了自己的心腹。
后來幾次有意無意的閑談,讓兩人的關系似乎親近了許多。
然而,在扶蘇的成長速度超乎預料后,李斯的態(tài)度明顯變得曖昧了起來。
而在扶蘇與王綰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同盟之后,李斯就成了扶蘇真正意義上的政敵。
或許這也是王上所愿意看到的。
畢竟單純一個年邁的左相王綰,或許并不足以抗衡已經(jīng)穩(wěn)坐朝政第一把手數(shù)年,正值壯年的右相李斯。
而一個同有開府之權的太子,或許是平衡天平上的重要砝碼。
如今想來,選擇在此時敕封扶蘇為太子,而不是將其外放幾年,或許王上對此也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