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開始的時候,對于名將李牧,冒頓還是有著謹慎的尊重的。
而且,畢竟是首次真正與中原強國作戰,往常只欺負過臨近小部落,最大的戰果也只是與燕軍一起擊敗東胡和朝鮮而已,實在算不得多大的成績。
然而這樣的謹慎和尊重,在經歷了前一個月的輝煌戰果之后,就被冒頓完全拋到了腦后。
雖然僅剩的理智還在腦中呢喃著謹慎,但越來越多的戰利品,逐漸讓冒頓失去了對李牧的那點畏懼。
隨著勝利的節節到來,冒頓,以及他手下的小部落首領們,野心隨之迅速膨脹了起來。
原本就想借著這場秋季侵略打出自己名頭的冒頓,經過首領們的攛掇,也飛快失去了最后一絲理智,將目標對準了之前并未寫入狩獵名單的大城市。
樓煩的首都,云中。
云中這個名字如果比較陌生,那么它在現代的名字就應該如雷貫耳了。
大同。
就是那個被稱為“北方鎖陰”的大同。
此地歷史上,都是中原民族對抗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最重要關門之一。
即便樓煩的定居化還處于極其原始的階段,但作為一國都城,云中依然達到了堅城的標準,防御絕對稱不上弱。
為了攻陷這座城市,冒頓做足了工作。
雖然對李牧已經失去了最初的敬畏,但畢竟是關系到成敗一舉的戰斗,冒頓依然將聰明才智發揮到了極限。
隨著冒頓的戰略發生改變,所有侵略到趙國境內,分散為數股的匈奴軍隊加快了行進的速度,將跟在他們屁股后面的趙軍調動得更為頻繁,直到眼花繚亂的程度。
而且原本只分散為數股的匈奴軍隊,在這樣的調動中,繼續細分為數十股,并且表現出了逐漸往北移動的跡象。
按照以往的經驗,這是匈奴人已經對侵略成果滿意,準備撤退的跡象。
受到一個多月侵擾的趙國上下,都為此松了一口氣。
除了李牧。
冒頓看似將兵力分散準備北歸,但實際上,他是想要將趙軍繼續分開,以給他在北方凝結兵力,迅速攻占云中而拉開戰略空間。
而李牧,選擇了將計就計。
在冒頓施行戰略迂回,將兵力往北部集結的時候,李牧同樣命令部隊看似繼續徒勞地追逐,實際上,將大部分兵力偷偷集中到了云中附近。
于是,在冒頓最志得意滿,對著看似空虛的云中城發起進攻之時,一頭鉆進了李牧的口袋陣中。
利用了堅城、地形,和創造性地使用原本作為機動力的戰車為屏障,李牧構建了一個將冒頓幾乎全部兵力都籠罩在內的巨型口袋陣。
而這口袋陣的兩翼,是集中了趙國北軍幾乎全部精銳力量的騎兵。
短暫而漫長的兩個時辰的戰斗,或者說屠殺,匈奴人幾乎全軍覆滅。
冒頓雖然僥幸逃過一死,但等待他的或許是比死亡還要痛苦的未來。
這一戰,冒頓將自己數年來辛苦積攢下來的家底,還有太子丹贈予的財貨幾乎全部葬送,在實力為尊的匈奴內,他的地位已經岌岌可危。
而在趙國方面,云中大勝,讓趙國上下都歡欣鼓舞,自信的笑容也重新回到了邯鄲人的臉上。
原來趙軍并非是打不過匈奴,只是在等待良機罷了。
趙成也為自己決定在樓煩境內與匈奴展開決戰的策略自得不已,認為此戰之功,他自己至少占了一半。
全國上下,或許只有李牧一人,對此戰的結果沒有絲毫欣慰。
趙軍是勝了沒錯,但趙國輸了。
這一戰,趙國付出的犧牲遠不止是軍隊的傷亡。
因為匈奴一直的避戰和迂回,除了最后一戰的困獸之斗給了趙軍一定傷亡以外,趙軍的損失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