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用兵之能,昭國國內最有發言權的,當然要數戰爭經驗最為豐富的上將軍王翦了。
因此對于王上的問詢,王翦自然是早有預料。
當下越眾而出,王翦站到了尉繚子的身旁,“臣以為,尉繚子所說,是老成持國之言,非常中肯。”
得到了王翦的贊同,尉繚子并未說什么,但從面部表情來看,顯然還是十分得意的。
“只不過,對于其中的某些方面,臣覺得還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嗯,說說看。”
始皇之所以要讓王翦出列,自然就是想要聽聽,有哪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唯。”王翦躬身領命,起身之后便是鏗鏘有力的幾個字,“三月滅趙,未必難行。”
與李斯之前說完稅收之后的情景相似,大殿之上一時陷入寂靜。
隨后,就是一陣喝彩。
“上將軍所言不錯,三月滅趙,又有何難?”
“提氣!就要三月滅趙!”
一向用兵慎重的上將軍,為何此時卻不顧尉繚子所說的軍糧不足的危險,執意提出要在三個月之內滅趙?
雖然有著各種各樣的疑慮,但扶蘇不得不承認,連他這個算不得真正武將的人都為“三月滅趙”這樣的話而熱血沸騰,難怪白起等人此時咋咋呼呼。
看他們此時興致熱烈的討論,似乎談的不是覆滅一個國力僅次于大昭的千乘之國,而是下朝之后去哪兒吃午飯。
),一戰而滅”,那個要“飛躍上黨,兵臨邯鄲”。
井陘在邯鄲以北,是控扼邯鄲北部防線的重要關卡,若是井陘被下,邯鄲危如累卵。
歷史上,在楚漢相爭之時,韓信就曾在井陘大敗陳余的趙軍,為劉邦剪除了側翼的威脅。
然而此時,井陘關位于趙國腹地,牢牢掌控在趙軍的控制之中,兵出井陘需要從北方陰山一側大規模繞行數千里,然后指望著勞師千里之后能夠攻破井陘。
絲毫不考慮孤軍深入完全有可能被一鍋端了的危險,況且如此遠的繞行,對后勤而言也是無法完成的。
北方陰山南麓又不是大昭腹地,那樣的道路條件對后勤來說完全就是災難級的。
而提出飛躍上黨的,似乎完全沒有看到白起的表情。
上黨防線曾鎖死了白起三年,哪里是你想飛躍就能飛躍的?
“靜!”
看不慣這鬧哄哄的場景,上將軍親自開口要將領們安靜下來。
上將軍開口,自然沒人敢繼續嚷嚷。
等到殿上徹底安靜下來,王翦繼續說了下去,“其二,我軍軍糧或許并不充裕,但相比之下,趙軍則更為匱乏。
“去歲匈奴南侵,仰賴了李牧在云中大勝,給了匈奴當頭一棒。但匈奴的南侵,仍然造成了趙國北方局勢的糜爛。
“之前義渠裹挾林胡南侵,已經讓趙國北境損失嚴重,如今更是雪上加霜。我國蜀中沒有產糧,只是少了至多不到三分之一的糧食出產,而趙國北方是全國最重要的產量地,趙國在去歲所蒙受的損失只會比我國更多。”
強弱都是比較出來的。
窮富也是一樣。
王翦所說,讓眾臣連連點頭,包括扶蘇也是若有所思。
尉繚子說大昭軍糧匱乏并非是虛言,但是他沒有看到,其實趙國所蒙受的損失還要更大。
“但若戰事一起,我軍要跨境作戰,而趙軍則是本土作戰,兩方消耗并不對等。”
尉繚子的反對沒有給王翦造成麻煩,老將軍聞言都沒有思考,只是淡笑道“百年以來,昭軍從來都是跨境作戰。”
老將軍這說話真是厲害。
短短一句話,就將百年昭師的霸氣表現得淋漓盡致。
從來都是跨境作戰,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