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老夫獨自一人行走于人族大地幾年,終于,得到了一個不確定的答案。”
蘇離問“什么答案?”
“我人族的浩然正氣似乎變少了,而且,這個變少的程度很大。”
“浩然正氣變少了?而且程度很大?”
“是的,我想蘇小友應該知道,根據道家所講,世間萬物都是由陰和陽構成的,如果將我人族大地看做是陽的話,那必然在某個地方存在著陰。
世間當中,陰陽交替,浩然正氣可以時若時強,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當我人族中的浩然正氣強盛之時,人道昌隆,百家齊放,當人族的浩然正氣虛弱時,自然就難以出現傳天下,這樣解釋,倒是可以理解,所以,老夫才會說也算是一個答案吧!”
蘇離聽后,抱拳說“董大儒果真是學識淵博,不愧是大儒,依我之見,董大儒的這個解釋相當合理,就是這個問題的最佳答案。”
“當然,老夫說的這個減少程度很大,也是有根據的。
蘇小友也知道,我人族大地之上,有三百年沒有出現一個能寫出傳天下級別詩詞的人了,更別提圣人了,即使是半圣,在這三百年來,也只出現了六位。
就憑這些數字,完全可以說明,是天地間浩然正氣減少所致。
蘇小友可是這三百年來,第一個寫出傳天下級別詩詞的人,所以,老夫認為,蘇小友的出現,也意味著浩然正氣由弱在慢慢變強了,老夫相信,用不了多久,我人族大地會再次涌現出一批人才,而蘇小友便是其中一位,你們可以帶領著我們人族,走向新的輝煌。”
董仲的這個說法蘇離是很認同的,不過,蘇離還有一個自己的想法。
于是他說“董大儒,您看會不會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創新的問題。您想啊,千年前,為何會出現百家爭鳴的盛況?是因為那個時候涌現出的知識都是從來沒有的,也就是說,他們都是自己創新出來的。
而現在,百圣世家傳承下來的知識都是千年前的東西,沒有了創新,所以也就很難出現新的圣人。”
董大儒聽了蘇離說的,也在沉思,最后他說“嗯,蘇小友說的這點確實有影響,老夫佩服,沒想到蘇小友還能看到這一層。
老夫現在倒是很期待蘇小友能夠創造出新的知識,畢竟蘇小友不屬于百圣世家,沒有得到他們的傳承灌輸,這樣的人,更加有機會創造出新的知識,那一天,老夫希望不要來的太晚。”
聽了董大儒說的這話,蘇離有些不好意思,畢竟新的知識不是說創造就能創造出來的,于是他只好岔開話題說“董大儒,你跑題了,看看第三個問題吧!”
“嗯,確實跑題了,那我就看看第三個問題。”
董大儒朝著紙上看去,發現第三個問題是關于人族邊界的。
蘇離問的是人族每三年就會在邊界處輪換一次,這些人去邊界到底為了什么?
“蘇小友的這個問題,說起來就久遠了。”
“有多久遠?”
“大約一千多年前,你說久遠不?”
“嗯,確實久遠,請董大儒繼續說。”
“好,那老夫就繼續說。”
董大儒說完這話,喝了一口茶,咂吧了一下嘴說“一千多年前,我想蘇小友也知道,那時候,我人族達到了一個鼎盛的狀態,當時,百家齊鳴,陸續出現了近百位圣人,那時候,真的是一個人人向往的時代。
常言道,盛極必衰,世間萬物都逃不過這個真理,我人族也一樣。
就在我人族最為鼎盛的那年,魔族與妖族入侵,它們攻破了陽關,一路經沙州直入玉門關,當時,我人族有百位圣人,他們聽聞此事,憤怒非常,帶領著天下讀書人和將士們,帶著必勝的決心一路朝著玉門關而去。
這一去,便是長達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