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大儒聽到梅林說的,笑罵到“你說說你,多大的人了,還沒有學會沉穩,現在要開始的迎接會,沒什么看頭,我們卡好時間,等到五國詩會正式開始的那天前到達帝都就行了。”
梅林說“我這不是想早點去帝都,給蘇小友打打氣嘛!”
“你拉倒吧!蘇小友還需要你給他打氣?說實話,論沉穩,你還比不上蘇小友。”
“不是吧!我就這么不堪嗎?”
“就是這么不堪。”
“董大儒,沒你這樣的,太打擊人了,我這里痛,你再說一遍。”
“行了行了,別矯情了,算算日子,我們七夕過后再啟程,正好沿路走過去,看看風景。”
梅林說“看什么風景,正是熱的要死的時候,這太陽躲都躲不及呢,你還走過去?依我看,我們直接飛過去得了,反正現在我們兩都是大儒,飛到帝都,一共才用三天不到的時間,比起走路來,要劃算的多。”
董大儒說“嗯……也是,那到時候我們直接飛過去就行。”
梅林是一年多前成為大儒的,當時他成為大儒的那天,把蘇離叫過去觀禮了,蘇離也算是第一次親眼看到別人成就大儒之位。
這對于他來說,有重要的意義。
他還得知,一個人要想成為大儒,不僅得積累足夠,而且得有一次心血來潮,梅林成為準大儒的時候,就是擁有一次心血來潮后,才有了真正成為大儒的資格。
進士以后,讀書人體內的心血可不像舉人時候一樣,基本上每年都會固定增加幾滴。
成為進士后,只有你心有所感后,你體內的心血才會增加。
這也就讓絕大多數學問不扎實的讀書人止步于進士級別,正因如此,帝都很多的朝廷官員整天想的不是努力提升自己的學識,而是利用職權攬財。
這也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所在。
有本事的人,無論是在順境還是逆境,想的都是努力提升自己,讓自己的隱形財富變得更加豐厚,讓自己的思維不斷升華。
而沒本事的人,整天想的都是金銀這些明面上屬于物質的東西,對于自己的未來來說,金銀這些物質是沒有任何幫助的。
這也就是為什么越窮的人,往往看重的越是金錢。
到底為什么是這個樣子的呢?
因為窮人餓怕了,他們每天想的都是如何填飽肚子,如果填不飽肚子,他們就會餓死。
這樣長久以往,他們就養成了這個習慣,無論什么時候,他們想的都是去填飽肚子。
什么才能填飽肚子?當然是食物了。
而食物怎么來?無非只有兩種方法。
一是自己種,二是用金銀買。
所以,看重物質的人,往往會越來越傾向于物質,變得滿身的銅臭味,眼睛里只有金銀,除過金銀,其他的什么都不是。
而這樣的人,往往一輩子沒什么成就,除了物質還是物質。
而不看重物質人,他們會在身處逆境的時候,努力讓自己的精神世界充實起來,精神世界豐富充實了,那一個人才會變得強大起來。
他們在今后的日子中,往往只需要一個恰當的時機,就能魚躍龍門,從此平步青云。
今天,也算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日子,因為,今天是其余四大皇朝的代表面見楚皇的日子。
他們大老遠的來到大楚皇朝,直到五國詩會結束,這段時間內的一切吃穿用度都是由大楚皇朝來負責的,所以,就憑這一點,他們也得代表他們自己皇朝的皇上給楚皇當面說一聲謝謝。
當然了,他們也會帶一些他們皇朝的特產,送給楚皇,畢竟這種事情本來就是禮尚往來的。
今天,楚皇也是早早起來,來到了特定的地方,等待著其余四大皇朝的代表到來。
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