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十位大儒都很謹慎,畢竟這是最后一次機會了。
大楚皇朝雖說是已經失去了獲勝的資格,可他們兩位大儒還是要謹慎,畢竟不能讓其余皇朝拿到有利于他們的題目。
如果讓別人拿到了好題目,那他們最終的成績豈不是要慘了?這可不是他們愿意看到的。
十位大儒你一句,我一句的,爭執了半天,也沒有爭出個所以然來。
突然,羅大儒想到一點。
“諸位大儒且聽我一言,我們這么爭下去可不是個事。”
眾大儒爭了這么久,也爭的有些累了,聽到羅大儒說的,他們都停止了爭論。
“在第二場詩會中,我等商討題目的時候,當時牛大儒說,要我等以歌頌他們大燕皇朝為題,當時,老夫就懟了回去。”
大燕皇朝的牛大儒聽了這話,眼睛一亮說“怎么了?難不成你羅大儒良心發現了?這次同意要以歌頌我大燕皇朝為題?”
羅大儒聽了這話,黑著臉怒斥道“滾,去一邊去。”
牛大儒頓時哈哈大笑。
羅大儒平復了一下心情再次說到“根據這件事,老夫想到一個題目,那就是,我等為何不能以歌頌百姓為題呢?”
“歌頌百姓?”
牛大儒說“老百姓有什么好歌頌的?”
羅大儒反問道“老百姓沒有值得歌頌的嗎?那好,老夫倒要問問你,你平日里吃的糧食是誰種出來的?”
“這……自然是百姓了。”
“你身上穿的衣服是誰做出來的?”
“百姓。”
“你住的屋子是誰修葺的?”
“……百姓。”
“現在,老夫再問問你,百姓有沒有值得歌頌的地方?”
牛大儒聽了這話,沉默了。
其余大儒聽到這里說“是啊,百姓確實值得歌頌,要是沒有百姓的辛勤付出,哪有我等享受的機會?”
“老夫同意這個題目。”
“老夫也同意這個題目。”
最后,這個題目被全票通過。
許吳迪說“羅大儒,麻煩你將這個題目告訴我們幾大皇朝的才子們。”
“好,老夫這就去。”
羅大儒說完這話,站起身走到中間。
“諸位才子們,經過我們的商討,最終決定了這場詩會的題目,但是,在說這場詩會題目的時候,老夫要問你們一個問題。”
羅大儒清了清嗓子說“這個問題是我等每日吃的盤中餐是怎么來的?”
有人聽了這話說“自然是在糧鋪買來的。”
羅大儒問他“那糧鋪的糧食又是從哪里來的?”
“這……應該是百姓種出來的。”
羅大儒聽到這個滿意的答案說“嗯,不錯,確實是百姓種出來的,可是,又有誰知道,這糧食的種植過程不易呢?
糧食在種植前,需要耕地,施肥,做完這些準備工作,才能在芒種前后種植,然后還得除草等等,直到收獲,然后又是耕地施肥。
這一切的過程非常復雜,百姓一年的時間中,除過冬月,基本上都是在田地里忙碌著。
所以,有句話叫頭朝地,背朝天,這句話非常形象的說明了百姓的生活的艱辛,除過這些,他們種出來的糧食,還要去交賦稅等等。
說到這里,老夫想,你們心中應該有所感觸,所以,廢話老夫就不多說了。
這一場詩會的題目,是寫百姓,可以是歌頌百姓的勤勞,也可以是寫百姓的生活,可以說是相當寬松,但是,主題思想不能變,一定要圍繞著百姓來寫。
誰還有不明白的?”
羅大儒看到沒有人說話,于是再次說“這場詩會,時間限制在戌時,過了戌時,詩會結束,時間上,是相當充足的,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