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中午。
昨天倩姨所說的中心電視臺采訪的攝制組就到了基地。
陳神從光聲實驗室里面出來,就來到了拳擊手號的機甲艙。
采訪間就設在這里。
采訪團隊已經(jīng)在這里等候多時了,他們從早上就開始在這里準備了,還有一些人在外面拍攝基地里面其他地方可以展示的場景。
“陳總師您好!”一看到他,攝制組的導演頓時走過來打招呼。
“您好。”陳神也跟他握了握手。
“我們開始采訪吧?!?
“好的,我們不會耽誤您太多時間的?!?
導演一聲令下,現(xiàn)場頓時運轉(zhuǎn)起來。
陳神坐在簡單布置的采訪位上,旁邊是一張小圓桌,隔壁的座位就是記者的位置。
這次來的不是之前有過一面之緣的嚴東升,而是一個五官秀麗的女記者。
在兩人的背后,拳擊手號以站立的姿態(tài)被固定在架子上,攝影機從下面拍攝,正好可以把拳擊手號和陳神都收入鏡頭之中,是一個極好的視角。
其實本來中心電視臺是想在赤紅暴風的腳下進行采訪的,不過赤紅暴風實在太大,如果在它的腳下拍攝,那連它的腳趾頭都看不全。
而且出于保守的考慮,赤紅暴風以及基地平時的狀態(tài)現(xiàn)在還不適宜暴露在高清的鏡頭下。
所以最后退而求其次,就把地點放在了拳擊手號的機甲艙里面。
采訪正式開始。
女記者露出一個熱情的微笑,對著鏡頭字正腔圓地說道“今天我們的采訪對象是國內(nèi)外鼎鼎有名天才科學家——陳神,他在國內(nèi)的網(wǎng)絡上經(jīng)常被人稱作大神,在國外更是有人認為他是行走在人間的科學之神……”
記者在一邊說著開場白,陳神已經(jīng)神游天外,想到了光聲成像的研究上面去。
直到記者的一句話把他喚了回來。
“那接下來就讓我們正式進入主題吧?!?
陳神的雙眼恢復焦距,淡定地與記者對視。
記者問道“大家對于您的認識是從我們身后的拳擊手號機甲開始的,當時您在機甲庫房里面的機甲測試,在許多人眼里拉開了一個屬于您的時代。我可以知道,當初是什么樣的動力驅(qū)使著您去制造拳擊手號的嗎?”
記者說著,把目光投向拳擊手號,攝像機鏡頭也跟著對準了拳擊手號頭部。
拳擊手號扁小的腦袋上,兩個黯淡的指示燈好像一雙嚴肅的眼睛,正在與鏡頭對視。
陳神這邊。
對于這個問題,他當然不能說是想混呼喚點數(shù)。
他想了想,說道“當初做這個的主要原因還是太過于無聊了,所以想做一點有挑戰(zhàn)性的東西?!?
“呃……”女記者不禁愣了一下,“具體是因為什么原因而無聊?”
“我小學的時候就已經(jīng)自學了高中的課程,但是父母不希望我太早去上大學,所以我只好一邊在家自學,一邊研究我感興趣的事情。”
這倒是真事,他早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嚷嚷著要上大學了,只不過他的老爸和老媽不同意而已。
而等到他后來開始造拳擊手號之后,自然不可能放棄已經(jīng)開工的拳擊手號去上大學,所以干脆就在高中里面混日子。
反正老師也不會計較他逃課請假的事情。
“那在拳擊手號的研究過程中,你有沒有遇到過什么無法解決的問題?”
“沒有,研究的過程還是挺順利的,基本上一兩年的時間就已經(jīng)設計完成了,接下來的時間都是在建造改良。”
“其實我當時還打算開著它去參加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的,我覺得拿下一等獎應該沒有問題。”陳神淡淡說道。
女記者……
她聽到這里,已經(jīng)不敢再問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