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神洋洋灑灑,把原理思路剖析說了足足十五分鐘,只不過他說得輕松,聽的人感覺就不一樣了。
“納米尺寸的推進器,這也太瘋狂了吧?我們現在哪里有這種加工能力?”李宋書聽完當場就傻了,只是強忍著等陳神說完才發聲質疑。
納米尺寸的等離子推進器,首先要有設計能力,接著要有加工能力。
設計這種理論工作先不說了,但是以目前國內的生產力,想要加工出一個納米級的等離子推進器,不用想都知道是不可能的。
或者說整個世界現在都造不出來這種推進器,甚至在這之前可能都沒有人有過這種想法。
現在納米領域相對前沿的設想還是納米人體機器人一類的東西,根本沒人想過把離子推進器搬到納米尺度里面。
其他人雖然不說話,但是從他們的眼神中都可以看到,他們對于這個瘋狂的想法也是持懷疑態度的。
陳神搖搖頭“我們現在其實是有一定納米加工能力的,只要設計沒有問題,未必就造不出來。”
李宋書一時間沒反應過來,“你說的納米加工能力是?”
倒是那位花白頭發的老者說了出來“你是說碳基芯片里面的納米工藝?”
眾人這才想起,之前陳神搞出來的碳基芯片也是用了納米工藝的。
只不過在座的基本都跟芯片不沾邊,哪怕看過了新聞也不會太留意。
陳神點頭道“沒錯,我說的就是碳基芯片的納米工藝,我們可以改進那些工藝,讓它們應用到其他的領域。”
其實陳神也不知道系統后面的納米推進器加工技術跟碳基芯片的納米工藝有多少相似的地方。
但是科技嘛!
不吹哪里來的項目,不吹哪里來的經費?
可控核聚變不就靠著一個“五十年后”吊胃口嗎?
他現在說從碳基芯片的成熟工藝里面改進出新納米工藝,至少聽上去比可控核聚變永遠的五十年靠譜多了。
至于后面系統公布的技術與碳基芯片的納米工藝完全相悖怎么辦?
那還不好辦,科技總是要有突破的,不能墨守成規,老是困在以前的思路里……
反正只要新工藝能解決納米推進器生產的問題,誰還會來追究這件事?
最后還不是他說了算。
這一番話初聽起來,眾人都覺得有道理,只不過馬上他們就拐過彎來。
“不對啊,你這個工藝的改進現在只是你自己說說而已啊,連個影子都沒有的事,你怎么能搬到臺面上來講呢?”急性子的李宋書有些哭笑不得地說道。
“我們來理一下思路,你現在這架黑羚羊除了微型核反應堆之外,還有這個納米離子推進器,然后還有什么……”
李宋書點著手指,會議桌上的其他人都幫他清點。
“結構設計,這個氣動外形得多吹幾次風洞。”
還是有人對黑羚羊非流線型的氣動外形不放心。
“還有隔熱材料。”
陳神舉手說話了,“隔熱這一點倒是不用擔心,黑羚羊進出大氣層速度慢,不會像一般空天飛機一樣在表面產生高溫。”
空天飛機高速飛行的時候,動不動就十幾二十馬赫的速度,表面溫度區間基本在幾百度到接近三千度之間,所以對于防熱冷卻要求很高,不僅要能防熱,還要求有能多次重復使用,維護方便等特點。
但是黑羚羊本身速度就不快,而且它進入大氣層是可以控制自身速度的,只要放慢速度減少空氣摩擦,表面的溫度不會像空天飛機那么夸張。
所以隔熱系統的研究可能是這個時代唯一可以與黑羚羊比較的科技……
眾人接受了陳神的解釋,后面接連點了好幾個問題,最后得出的結論就是
“你這要解決的